去年以來,黔東南州圍繞“旅游活州”戰略的實施首先完善了旅游規劃體系,先后完成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西江文化產業園規劃》、《黔東南州“苗鄉十景”保護整治建設規劃》、《黎平肇興侗寨保護與整治規劃2009-2025》等一系列重點規劃編制工作。共編制8大類407個項目,投資總額為6595.59億元,進入省總體規劃項目共37個,投資額4969.66億元,項目個數居全省之首。2013年,黔東南圍繞構建“六大體系”著力打造重點發展平臺,重點推進“6個20工程”建設,其中包括打造20個重點旅游景區。今年,預計至少15億資金投入到景區建設,1-3月已投入3.5億。“今年州委州政府推動6個20重點發展平臺建設,打造20個旅游景區,旅游業找到了最強有力的載體和抓手。”面對黔東南旅游業新一輪發展所迎來的重要機遇,州旅游發展和風景名勝管理局局長范鐘聲信心滿懷。
如何讓20個旅游景區在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打造發展平臺的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當前和未來五年全州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州圍繞州委提出“三高于、一趕上、兩步走、三批次”的發展戰略目標,在推進20個重點景區建設工作中,強化“知、謀、干、督、驗”等措施,以景區項目建設為主戰場,奮力促進黔東南旅游品質的提升。走進各縣重點景區項目地,到處一派火熱建設景象。西江旅游綜合體削山填谷、舊州古城民居恢復、施洞旅游公路改造、肇興臨街臨河建筑整治……一樁樁,一件件,樹起了全州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全力推進“旅游活州”,建設“美麗黔東南”的信心和決心。
圍繞“知”,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為了確保今年完成20個旅游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并完成相關前期工作,5個以上旅游景區開工建設。我州利用各種會議加強宣傳,并由州委宣傳部制定“6個20工程”宣傳方案,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州“6個20工程”內容、目標與意義,形成全州重點發展平臺與載體的輿論導向。同時,州旅游網站建立“20個旅游景區建設”專版,加強新進度新舉措新經驗動態信息交流。
緊扣“謀”,謀劃好景區項目。加快投資主體落實,各縣在3月底前明確了重點旅游景區建設市場主體,麻江藍莓生態旅游區由麻江黔甬藍莓有限公司打造酒莊、觀光步道。對重點景區建立臺賬制,細化和明確景區所有建設項目,全州20個景區目前至少有39個建設項目入庫。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召開金融機構支持20個旅游景區座談會,建立20個旅游景區金融服務體系,爭取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支持。黎平縣翹街旅游景區項目正在與州建行對接貸款,肇興景區已與縣農村信用聯社對接落實1.5億項目資金。雷山縣西江景區通過招商,投入6850萬開展鄉村旅游綜合體場平、路基等工程。同時把關各重點景區規劃,在創意策劃、規劃設計、品牌打造上舍得投入,通過高水平創意設計,全新打造一批旅游綜合體、主題類旅游產品,按照符合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的要求,用創意旅游理念引領項目建設全過程,力求謀劃一批有恒久影響力的項目。積極籌備4月旅游建設項目推進會和10月的旅游建設項目觀摩會,各景區爭取在抓緊在觀摩會召開前進度有看點、做法有亮點。
突出“干”,加快建設步伐。堅持有序推進、滾動發展,做到定路線圖、定工作量、定時間表、定責任人。著力解決招商引資項目規模小、投資少、檔次低、產業鏈短、帶動力弱及服務觀念滯后、服務質量不優、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建設步伐。鎮遠縣古城文化旅游區通過招商由鎮遠永康房地產開發公司對云龍洞景區建設,目前投入資金1000萬元,安裝景觀燈,預計2013年5月建成對外開放。丹寨縣龍泉蚩尤文化園1-3月已投入2100萬元建設蚩尤祭祀核心區楊松村的旅游公路、旅游步道、蚩尤祠、停車場、旅游公廁、休閑長廊等建設。石橋景區旅游世界銀行貸款項目630萬元建設古法造紙文化體驗園、停車場場平、游客服務中心及旅游公廁等工程建設。黎平縣肇興侗寨景區投入7350萬,完成歸瑪服務區設計、肇興侗寨三線下埋、主街路面鋪裝等工程,啟動建設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河道景觀整治、臨街臨河建筑立面整治、露天表演場等工程,爭取在今年“五一”實現開放游覽。雷山縣西江景區除西江營上項目外,已完成觀景臺至一號風雨橋棧道、西江農家樂改造工程、南貴風雨橋、東引羊排步道及護欄等項目,西江污水處理廠、楓香大酒店、營上人飲工程、西江環寨公路等項目建設井然有序,即將完工。與西江、肇興一樣,我州其他旅游重點工程也緊鑼密鼓地加快推進,臺江縣施洞苗族文化旅游綜合體旅游公路、三穗縣寨頭景區寨頭村貌整治、環雷公山“苗鄉十景”季刀、南花等村步道、排水系統等重點景區工程如火如荼建設中。
強化“督”,在督查中加強指導。督促完成20個旅游景區招商項目庫建設,印制旅游招商項目書,對符合條件的旅游景區項目納入省、州重點建設項目庫管理。以《貴州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建立“周匯報、旬調度、月督查”的督辦機制,加強各縣推進進度的調度,做好各階段總結和信息上報。通過抽調業務骨干派到旅游示范景區,蹲點督查和指導督查落實投資主體及建立臺賬制,及召開定期會議調度、旬統計報表等方式督查進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整改意見實行限期反饋督查,加快進度。把推進重點旅游示范景區與機關效能責任分解落實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問責機制。
做實“驗”,以成果檢驗實效。通過平時的信息報送、上半年(4月)重點項目推進會、下半年(10月)重點工程觀摩會等形式,展示景區建設進成就與亮點,檢驗工作成果。以西江千戶苗寨鄉村旅游綜合體、鎮遠古城文化旅游區、黎平肇興侗族文化旅游景區、臺江施洞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綜合體、丹寨石橋古法造紙文化旅游景區等5個旅游綜合體和示范性景區建設為重點,帶動其它景區建設,確保年底帶動全州接待旅游總人數達到0.3億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實現250億元以上,旅游業增加值達到80億元左右。(吳賢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