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現場
7月22日,省文產辦副主任、多彩貴州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袁華就貴州凱里苗侗風情園民族民間工藝品交易基地建設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及需求。
省文產辦副主任、多彩貴州文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袁華聽取各方意見
座談會上,凱里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匯報了苗侗風情園民族民間工藝品交易基地建設工作情況,苗鄉侗寨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苗妹銀飾、仰阿莎等黔東南州的知名文化企業相關負責人也在會上暢所欲言,分別就當前發展所遇到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據了解,第一批入住風情園的工藝品生產企業和商家總共163家,他們將于7月23日正式營業。入駐之初,凱里市政府提供了多重優惠政策,而政府的服務能不能持之以恒?產品和市場能不能接軌?政府能不能給企業提供參與手工藝品培訓的機會等問題成為座談會上討論的焦點。
凱里市委常委、副市長卿尚東就企業所擔心的問題發表意見
苗鄉侗寨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羅善輝在會上發言
針對企業負責人的擔憂,凱里市委常委、副市長卿尚東表示,整個園區的定位基本正確,符合黔東南州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同時企業自身更應該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奮發圖強,提升產品的價值,企業更需要內飾,要挖掘自身的價值。政府將力所能及地為企業提供平臺,并擬合中國美術學院合作,為基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聽取各方的匯報之后,袁華對貴州凱里苗侗風情園民族民間工藝品交易基地建快速實現產業聚集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園區的定位要明確,作為“貴州省十大產業園區”之一,要能真正體現其價值和規模,主打本地文化產品;要將園區打造成為企業的孵化基地,善于整合資源,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善于探索園區規律,為發展指明方向。袁華同時鼓勵政府和企業多多交流溝通,形成溝通機制,共促雙方達成共識。
據了解,市場培育資金需求大,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旅游工藝品既小亦弱是目前制約整個園區發展的主要問題。(凌忠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