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州遭受持續嚴重旱情的第四個年頭,面對持續不斷的干旱,一支支抗旱大軍打響了戰“旱魔”、保民生的艱苦戰役。
據黔東南州氣象臺發布的消息,截止8月7日,我州岑鞏、鎮遠、黃平、三穗、臺江、劍河、黎平7縣為特重級氣象干旱,占全省特重旱縣(市)的46.6 %,是貴州省特重旱范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101個鄉鎮為特重級氣象干旱,較前日增加11個,占全州鄉鎮50.7%;重級氣象干旱為81個鄉鎮,占鄉鎮40.7%。
截止8月5日,全州小(二)型水庫干涸26座,山塘干涸710座,目前山塘水庫總實際蓄水量(6200萬立方米),僅占應蓄水量的26.2%。全州256.6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旱有61.422萬人和25.23萬頭大牲畜出現飲水困難,部分地區水源枯竭,靠車輛外運送水,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在抗旱大軍中,地質隊無疑是一柄戰“旱魔”的“利刃”。地質隊員鉆出甘霖澤旱鄉,為旱區群眾帶來了汩汩清泉,也滋潤了大家的心。
今年,為確保完成今年省委省政府“新建機井600口”任務和支持地方政府抗旱工作,貴州省地礦局101隊提前做好準備,成立由法定代表人楊宗文任組長的抗旱打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聯系工作組,負責與州內16個縣(市)及時聯系,指導如何利用好已有抗旱井,落實有無新增旱災地區;再次組建地質組、物探組和鉆探組,積極投入今年的抗旱打井工作。
8月7日,記者跟隨101隊工作人員來到施秉縣牛大場鎮吳家塘村大坳組,此地位于施秉縣城北西,距縣城公路距離約38公里。該組22戶人家近百人,1963年、1973年曾遭兩次特大旱情,2011連續至今是第三次特大旱,造成幾年糧食絕收,村民用水告急。
地質隊員經過4天的奮戰,成功將井打通,地下水一涌而上
災情就是命令,地質隊員聞令而動、迅速出擊。101隊禹雙華機臺8月3日進駐吳家塘村大坳組,執行找水打井任務。“出水了!出水了!真的打出水來了!”人們歡呼著奔走相告,小山村頓時沸騰了。8月7日,地質隊員經過4天的奮戰,成功將井打通,給飽受旱魔煎熬之苦山村帶來了甘霖,這源源不斷的水流,成了他們的生命線。村民們放起了鞭炮,宰了兩頭肥羊來慶祝這一喜慶時刻。
據工作人員介紹,預計終孔出水量可達每天600噸以上,足夠解決這個村民組的人、畜飲水困難及農田灌溉問題。村民喜悅之極,男女老少紛紛前來圍觀,自發組織燃放煙花炮竹、宰了兩頭肥羊共同祝賀。
截止8月8日,101隊在凱里、麻江、黃平、施秉4縣共投入使用4臺鉆機、2臺車載空壓機,完成抗旱打井9口,正在施工抗旱井3口,實現日涌水總量3758.39噸,有效解決了數萬人、畜的飲水困難問題。
據悉,2010-2012年3年間,101隊累計完成省政府抗旱打井163口、支援河南抗旱打井4口任務,解決了數十萬人、畜飲水困難及農田灌溉問題,兩次獲國土資源部抗旱打井找水“先進集體”,獲省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 (王康年 凌忠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