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時,看見大十字的蘆笙雕塑正被拆,可以說是陪著我們長大的建筑誒,我一直怕以后看不見了,所以就一直在那兒看它被一點點拆除”。一名凱里網友在凌晨2點時發出此感嘆。
據了解,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更好的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凱里市于今年啟動了大十字地下人防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大十字將由原來的環島中心變成直行十字路段。11月19日凌晨,為確保大十字人防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大十字苗侗文化浮雕蘆笙雕塑予以拆除。
原來的蘆笙雕塑只剩一堆殘骸
雖凱里有斗牛文化、斗鳥文化、騫馬文化等,但卻莫過蘆笙文化。凱里苗族蘆笙文化已達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如今,凱里苗族蘆笙文化,已翻越苗嶺,飛過國界,展示著誘人的魅力,受到國內外的美贊。
據了解拆除之時,許多市民、出租車司機還有私家車都停靠路邊,觀看雕塑被拆過程。今日早上9時,記者發現大十字蘆笙雕塑已全部拆除,一堆水泥殘骸上一臺挖掘機正在作業。
即使雕塑已被拆除但市民仍佇立于此
即使今早已看不見完整的蘆笙雕塑而是一堆殘骸,但在它四周的道路邊上,仍然佇立著許多市民。“有點可惜了,被拆了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受”一位黃女士感嘆道!
原來的蘆笙雕塑
據悉,從1999年舉辦中國·凱里國際蘆笙節到2010年后改為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11年來苗族蘆笙文化有了很大復蘇和發展。而標志凱里這座城市坐標的蘆笙雕塑也有十余年載。11月19日00時26分,隨著一聲巨響,它雖倒下,但它卻蘊含著凱里人十余年的回憶。(記者 周燕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