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是實現貴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事關國土生態安全和"三農"問題,是推進無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向有償使用森林生態效益轉變,實行林業分類經營管理體制的基礎性工作。
施秉縣以創建生態文明示范縣和申報國家級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縣為推動力,以創新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為著力點,開發生態經濟發展新領域,把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全縣經濟總量提升,切實力抓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的全面開展。
楊柳塘鎮根據省州縣《關于開展國家公益林分級區劃界定工作的通知》精神,組織強有力的工作措施,全面開展公益林區劃界定和申報工作。
一是成立鎮公益林區劃界定領導小組。具體由林業站、各相關的村委會組成區劃界定數據采集小組,制定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方案,確保按時限完成公益林區劃界定和申報工作及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有效推進公益林建設項目的長期穩定發展。
二是充分利用會議、廣播、電視、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森林防火及公益林界定工作的重要性,讓群眾不斷提高認識,消除對公益林區劃界定顧慮,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山定界采集工作開展。
三是加強公益林區劃界定和申報工作及數據采集業務知識培訓,確保相關工作人員掌握相關工作程序及工作任務和要求,為保證工作順利開展打實人力組織基礎。
四是堅持遵循生態優先和尊重林權所有者和經營者自主權的原則,正確處理公益林與商品林,保護生態與發展產業的關系。在確保國土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群眾生產生活和發展林產業的實際需要,嚴格按國家林業局、財政部《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要求,通知公益林界定涉及的農戶,隨同工作員上山,進行現場界定采集并簽訂現場界定書及管護協議。
五是關切民生林業經濟利益,加強山林糾紛調解,理順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確保林業生態持續穩妥發展,促進農民經濟增收。
由于組織工作措施到位,群眾積極參與,相關干部深入村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上山工作務實作為。目前全鎮完成公益林界定136.5畝,簽訂界定協議37份。此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為對公益林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生態公益林建設步伐、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推進建成生態文明的全面小康社會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李建平 楊志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