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近日,河北正定一中為該校高一、高二學生發放了兩套一模一樣的夏季校服,有學生反映,該校服比較輕薄,材質為網眼布料,導致學生的內衣若隱若現,一些黑色、紅色等深顏色內衣更是可以看清楚顏色,這讓不少學生尤其是女生感覺十分尷尬。不少學生因為害羞,拒絕穿該校服上課。(5月22日《燕趙都市報》)
盡管從美學的角度講,“透明”校服能襯托少男少女的曲線美,展示學生的青春與活力;盡管校方辯稱,該中學的校服出于穿著涼快考慮,但作為全校統一的服裝,校服應具有普適性,適合學生身份,不能讓孩子穿著尷尬。因此,“透明”校服無疑是值得商榷的。校服的透明度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應該聽取家長、學生的意見,而不能只由學校說了算。
而且,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基本概念。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明確規定,中小學不得向學生收費統一購買教學輔導材料和學具,不得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校服、臥具。正定一中統一校服本來就涉嫌違規。
當然,統一校服不是一地的風景,好多地方都在這么干。應該承認,統一校服在整齊劃一、提升學校形象方面,確實有它的好處,再加上大部分家庭具備統一校服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不是校服“透明”帶來尷尬,家長或許能夠接受學校統一校服的安排。所以,我并不想在該不該統一校服的問題上過多地浪費筆墨。
問題是,即使統一校服有其合理性,我們也不能忽視“透明”校服背后的透明程序問題。
校服為什么會“透明”?除了家長責怪學校不會選擇布料與校服式樣以外,自然會讓人聯想到另一個問題:校服招標采購是否有腐敗嫌疑,是否有人吃了回扣,導致校服偷工減料,面料“透明”?當然,猜測歸猜測。要消除家長疑問,一方面需要學校自證清白,公開校服招標采購程序與招標價格,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部門介入調查,看看學校校服招標采購程序是否合法,認真核算校服生產成本,確定校服的性價比。
如果校服招標采購程序本身不合法,或者校服價格不合理、存在腐敗空間,自然應該從法律層面來矯正。即使學校在招標采購環節是清白的,出現“透明”校服僅僅是因為校服設計理念問題,學校仍然不能免責。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校服需要家長掏腰包,校服穿在孩子身上,學生與家長在校服面料選擇、設計方面就應該擁有話語權。學校為何不事先征求與校服有切身利益關系的家長與學生的意見呢?如果當初學校拿幾個樣品展示出來,征求學生與家長的意見,或者讓學生試穿一下,或許就沒有這種“透明”校服的尷尬。(葉祝頤)
上一篇 :應將“過勞死”納入工傷
下一篇 :就業率造假,教育部也有責任


- 1.貴州省上月經濟運行情況 PPI自20
- 2.長江日報:給依法討薪創造條件
- 3.全州電子商務現場觀摩暨總結會召開
- 4.莫讓彩禮成為婚姻的負累
- 5.《爸爸去哪兒》給父親重新定位
- 6.航班延誤服務不能滯后
- 7.延遲領取養老金不合理
- 8.公權失范才是對法治最大的傷害
維權參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