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省衛計委的統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2016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萬對夫婦在登記后辦理了二孩生育服務證。今年1至9月,根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數共32.46萬人,二孩出生數占46.98%。其中,因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內二孩出生數為2.68萬人。
一年來,這一政策在我省的落地情況如何?符合“二孩”條件的家庭是否都有生“二寶”的意愿?醫院情況怎么樣?
今年出生32萬人 其中近一半是“二孩”
根據省衛計委的統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萬對夫婦辦理了二孩生育服務證。
在此期間,根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數共32.46萬人,二孩出生數占46.98%。其中,全省因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內二孩出生數為2.68萬人。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符合預期。另據監測,我省城市生育意愿和小城鎮相比,沒有明顯差別。
據省衛計委此前初步測算,我省因政策調整新增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條件的夫婦約有180萬對。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加之我省仍處于第四次婚育高峰期,我省今后幾年新出生人口總量會有一定程度增長,這是政策調整的預期效應。
生了二孩的家庭:添了“二寶”幸福不少
貴陽市民盧娟今年33歲,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二寶現在3個多月大了。
2013年國家啟動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時,她就動過再生一個孩子的念頭,那時已有一個1歲多的兒子。由于她和丈夫都不是獨生子女,之前的政策規定只能生一個。直到得知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那天,她和丈夫高興壞了。“一個小孩太寂寞了。”盧娟說,兩個孩子熱鬧些,今后還可以互相幫襯。
“洋聰,看這里,這是香蕉。”11月13日,在盧娟家,4歲半的大寶洋氣拿著“學前識字卡”一張張念給弟弟聽。洋聰是弟弟出生時,哥哥給弟弟取的小名。“就是很聰明很聰明的意思。”洋氣說。
哥哥洋氣目前在上幼兒園,由媽媽接送。有時,盧娟會帶著二寶一起去,“每次一到幼兒園,他都會跟身邊的同學介紹,‘快看,這是我家弟弟’。非常自豪。”不僅如此,哥哥還懂得保護弟弟。“弟弟哭鬧時,他會搶著抱弟弟,嘴里還念著:‘哥哥在,你不要哭’。”說起哥弟倆的日常,盧娟樂開了花。
在照顧小兒子的同時,盧娟和丈夫同樣給予小洋氣足夠的愛。盧娟告訴小洋氣,弟弟的到來不會把爸爸媽媽的愛分走,而是因為愛他,才會多一個弟弟陪他、照顧他。為了讓小洋氣覺得當哥哥是件非常光榮、有責任感的事情,盧娟還刻意讓他參與到對弟弟的照顧中來。比如在給弟弟洗澡時,讓他幫忙洗腳、洗手。“有兩個孩子,確實要辛苦一些,但是卻能在這世上多一個親人,這是完全值得的。”自從懷上二寶后,盧娟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她說,陪著孩子成長的快樂,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不生二孩的家庭:生娃容易養娃難
35歲的張盈是貴陽一家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雖然她符合生二孩的條件,但張盈表示不愿意再生。
“生娃容易養娃難,如果經濟條件再好一些,或許會考慮再生一胎。”張盈說,是否生二孩,首先考慮的是經濟承受能力。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奶粉1500元,尿不濕500元,一個月吃穿約1000元,一個孩子一個月的基本開銷就是3000元。再加上給孩子買玩具、看病花費等,每個月要花掉4000至5000元,這還不包括孩子長大后的教育費用。
張盈和老公每個月的收入加起來7000元左右,“如果再生一個,根本養不起。”作為單位骨干,張盈還有機遇成本的考慮。“如果再生一個孩子,還可能會丟失提拔機會。”張盈坦言。
“一個娃娃都照顧不過來,哪有精力養兩個?”和張盈一樣,在貴陽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周琳也符合生二孩的條件,但她決定放棄。
幾年前,周琳和丈夫四處籌錢買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結婚,有了孩子后,正在考慮換一套學區房,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孩子必須得有自己的房間,這就意味著,他們還得換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除了經濟問題,周琳也不想因為再要一個寶寶,而給家人太多壓力和負擔,她希望能夠把更多精力投入在6歲的女兒身上。
準備生二孩的家庭:養兩個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還有一個月,家住貴陽青山小區的楊燕也將迎來自己的第二個寶寶。
“小時候我就很羨慕有兄弟姐妹的同學,常常想如果有個弟弟或者妹妹陪著我該多好。”34歲的楊燕是家中的獨女,因為曾感受過成長的孤單與寂寞,所以一直盼望自己的小家庭能再多個孩子。
不少符合“二孩”條件的家庭,都在猶豫是否有經濟實力生二寶。在楊燕看來,經濟上的壓力確實是有的,但養兩個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家里的大寶只有2歲多,她盤算著,大寶用過的嬰兒床、嬰兒車等必需品可以繼續給二寶用,大寶的一些小衣服、小玩具正好可以留給老二。她覺得,兩個孩子出生的間隔時間短,撫養成本會節約很多。而她自己也做好了全職在家照顧孩子的準備。
【醫院】
醫護人員隨時準備投入戰斗
38歲的貴陽市民車敏(化名)剛剛懷上這個來之不易的二寶。盡管從花溪的家里到貴州省婦幼保健院有近20公里,但已然高齡的她仍堅持往返。
她說,每次去婦幼保健院做孕前檢查時,醫院人都特別多,整天跟打仗一樣。她甚至擔憂,將來會不會“一床難求”。事實上,從今年1月份以來,貴州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一直爆滿。
巡房、內檢、安慰產婦……11月11日下午5點,貴州省婦幼保健院產分娩中心,產科總護士長、分娩中心護士長周麗忙得團團轉。干了三十幾年護理工作,周麗從來沒有像今年這么忙。不可能每天準時下班,對加班已經是麻木狀態。“好像一下就來勢兇猛,隨時都要投入戰斗。”周麗告訴記者,不久前,分娩中心一晚上就有20個孩子出生。當天,醫護人員們已累得說不出話。
王鷗是分娩中心的一名助產士,她已懷孕38周,家里人都勸她請假安胎。“科室人手本來就不夠,同事們也很照顧我,我覺得適當的運動對孕婦也有好處。”王鷗說,目前還能堅持上班。
周麗說,事實上,醫院里身懷六甲、仍堅持在崗位上的醫護人員不在少數,“忙起來時,很多人都忘了自己還是個孕婦。”
產科門診每周接診2500人次
“10月份,共接生了1383個孩子,同比增加了45%,這個數量現在已是常態。去年,每個月出生人數沒超過900人。”周麗說,去年1-10月,產科分娩數量為7229人;今年1-10月,產科分娩1188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0%。這當中,二孩寶寶占40%。
記者了解到,今年1-10月,產科門診共接診93948人次,總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66.04%。產科每周門診量接診2500人次,比2015年每周接診增加800人次。而在產科門診接診的孕婦中,高齡孕婦占23%,二胎46.78%,高危妊娠41.10%。
值得注意的是,“二孩效應”也導致前來咨詢高齡生娃的、尋求輔助生殖及咨詢優生遺傳的人數大大增加。據了解,今年1-10月,優生遺傳咨詢人數9600人,其中大于40歲的孕婦1027人,年齡最大的已經51歲。
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多
無法回避的是,隨著孕產婦年齡的提高,也致使醫院面臨新的挑戰。
針對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多,貴州省婦幼保健院于去年8月成立了孕產婦重癥監護病房,是貴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家孕產婦重癥病房。
來自清鎮的楊永玲已懷孕33周,但在一次例行產檢中,醫生發現了她身上的一些異常。隨即,她通過醫聯體無障礙通道,被迅速送到婦幼保健院孕產婦重癥監護室。經醫生診斷,楊永玲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醫學上一般將35歲以上的產婦歸為高齡產婦,高齡孕產婦出現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的風險將增大,常見的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
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重癥監護科主任劉蘭介紹,隨著二胎產婦的增多,一胎剖宮產的后遺癥逐漸顯露出來,例如疤痕子宮導致子宮破裂、兇險性前置胎盤等。截至10月,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重癥監護科已收治危重孕產婦28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產婦48歲。
針對高齡產婦,劉蘭建議,有意生育二胎的夫婦在準備懷孕前,最好先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檢查,發現有問題、有疾病,就要暫緩懷孕,先進行治療。除了女方之外,對男性的精液進行評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劉蘭說,夫妻二人最好都到醫院一起檢查。
【對話】
挑戰——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記者: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生育高峰不可避免,面對增加的孕產婦和新生兒,作為面向全省的省級婦幼保健院,存在哪些壓力?
貴州省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孫袁介紹:醫院作為全省最大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承擔著省市兩級的婦幼健康服務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作為一名從事婦幼健康服務工作的醫務人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今年以來,不僅產科門診量大增,達到93948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66.04%;前來咨詢高齡生娃的、尋求輔助生殖以及咨詢優生遺傳的人數也大大增加。今年1-10月,內分泌不孕癥科病人住院人數201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8%;輔助生殖科門診人數1700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2%,增加人群以35-45歲人群為主。
應對——全方位增強服務能力
記者:當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生“二孩”,大家關心的是,醫院的相關配套設施準備好了嗎?
孫袁:“單獨二孩”先放開之后,我們就提前作了準備,全方位增強服務能力,為的就是更好地應對生育高峰。從去年6月開始,隨著新產科樓的投入使用,產科從原來的3個病房,增加到現在的6個病房,產科床位也從134張增加到202張。我們還擴大了分娩中心規模,待產床從7張增加到15張,分娩床增加到7張。手術室從原來整個醫院只有7個手術間,現在是19個手術間;婦科不孕癥床位原來20張,現在已加到50多張。而新生兒科,也從原來80多張床位,增加到200多張床位。
同時,醫院在人員、設備、工作時間和方式上也在不斷地調整改進。去年以來,產科醫生從39名增至43名,護士從77人增至110人,助產士由26人增至30人。
針對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多,去年8月,醫院成立了婦產重癥醫學科(婦產ICU),以保障高危重孕產婦及婦科重癥婦女的安全。這是貴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孕產婦重癥病房。另外,開辟了綠色通道,外院的危重癥病人通過醫聯體無障礙通道,可迅速通過急診科直接上手術室。
困難——人力資源相對緊張
記者:據專家估計,現在是生育小高峰,真正的高峰在5年以后。這意味著,婦幼保健工作越來越有壓力。面對這樣一個形勢,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孫袁:總體來說,能夠應對,但人力資源上還是相對緊張。產科醫生的培養,比如不孕癥醫生的培養,特別是產科醫生、助產士的培養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使得產科醫護人員隊伍壓力倍增。目前,醫護人員都處于滿負荷的工作狀態,有時因為太忙,有的醫護人員可能答復病人問題較簡短生硬,也希望大家多理解。
未來——提升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服務能力
記者:面對大幅度增加的孕產婦和新生兒,就長遠來說,醫院有著怎樣的規劃呢?
孫袁:未來,我們將根據實際需求適當調整增加產科床位及相應保障。5年以后,兒童醫院這邊修好了。修好后,兒科這棟樓總體全部搬出來,全部拿給婦產科。另外,我們將加強產科和兒科醫護人員的引進、培養。今年4月,我們和貴州醫科大學簽了一個協議,合辦婦兒臨床學院,長期培養人才。總之,我們將不斷提升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服務能力,并為高齡孕產婦提供專門的技術支持,提高母嬰健康水平。
“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前是千呼萬喚,而如今,正式出臺也有一年了。
根據省衛計委的統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2016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萬對夫婦在登記后辦理了二孩生育服務證。今年1至9月,根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數共32.46萬人,二孩出生數占46.98%。其中,因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內二孩出生數為2.68萬人。
一年來,這一政策在我省的落地情況如何?符合“二孩”條件的家庭是否都有生“二寶”的意愿?醫院情況怎么樣?
今年出生32萬人 其中近一半是“二孩”
根據省衛計委的統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共有31.74萬對夫婦辦理了二孩生育服務證。
在此期間,根據計劃生育統計報表,我省常住人口出生數共32.46萬人,二孩出生數占46.98%。其中,全省因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增政策內二孩出生數為2.68萬人。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符合預期。另據監測,我省城市生育意愿和小城鎮相比,沒有明顯差別。
據省衛計委此前初步測算,我省因政策調整新增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條件的夫婦約有180萬對。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加之我省仍處于第四次婚育高峰期,我省今后幾年新出生人口總量會有一定程度增長,這是政策調整的預期效應。
生了二孩的家庭:添了“二寶”幸福不少
貴陽市民盧娟今年33歲,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二寶現在3個多月大了。
2013年國家啟動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時,她就動過再生一個孩子的念頭,那時已有一個1歲多的兒子。由于她和丈夫都不是獨生子女,之前的政策規定只能生一個。直到得知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那天,她和丈夫高興壞了。“一個小孩太寂寞了。”盧娟說,兩個孩子熱鬧些,今后還可以互相幫襯。
“洋聰,看這里,這是香蕉。”11月13日,在盧娟家,4歲半的大寶洋氣拿著“學前識字卡”一張張念給弟弟聽。洋聰是弟弟出生時,哥哥給弟弟取的小名。“就是很聰明很聰明的意思。”洋氣說。
哥哥洋氣目前在上幼兒園,由媽媽接送。有時,盧娟會帶著二寶一起去,“每次一到幼兒園,他都會跟身邊的同學介紹,‘快看,這是我家弟弟’。非常自豪。”不僅如此,哥哥還懂得保護弟弟。“弟弟哭鬧時,他會搶著抱弟弟,嘴里還念著:‘哥哥在,你不要哭’。”說起哥弟倆的日常,盧娟樂開了花。
在照顧小兒子的同時,盧娟和丈夫同樣給予小洋氣足夠的愛。盧娟告訴小洋氣,弟弟的到來不會把爸爸媽媽的愛分走,而是因為愛他,才會多一個弟弟陪他、照顧他。為了讓小洋氣覺得當哥哥是件非常光榮、有責任感的事情,盧娟還刻意讓他參與到對弟弟的照顧中來。比如在給弟弟洗澡時,讓他幫忙洗腳、洗手。“有兩個孩子,確實要辛苦一些,但是卻能在這世上多一個親人,這是完全值得的。”自從懷上二寶后,盧娟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她說,陪著孩子成長的快樂,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不生二孩的家庭:生娃容易養娃難
35歲的張盈是貴陽一家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雖然她符合生二孩的條件,但張盈表示不愿意再生。
“生娃容易養娃難,如果經濟條件再好一些,或許會考慮再生一胎。”張盈說,是否生二孩,首先考慮的是經濟承受能力。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奶粉1500元,尿不濕500元,一個月吃穿約1000元,一個孩子一個月的基本開銷就是3000元。再加上給孩子買玩具、看病花費等,每個月要花掉4000至5000元,這還不包括孩子長大后的教育費用。
張盈和老公每個月的收入加起來7000元左右,“如果再生一個,根本養不起。”作為單位骨干,張盈還有機遇成本的考慮。“如果再生一個孩子,還可能會丟失提拔機會。”張盈坦言。
“一個娃娃都照顧不過來,哪有精力養兩個?”和張盈一樣,在貴陽一家文化公司上班的周琳也符合生二孩的條件,但她決定放棄。
幾年前,周琳和丈夫四處籌錢買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結婚,有了孩子后,正在考慮換一套學區房,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孩子必須得有自己的房間,這就意味著,他們還得換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除了經濟問題,周琳也不想因為再要一個寶寶,而給家人太多壓力和負擔,她希望能夠把更多精力投入在6歲的女兒身上。
準備生二孩的家庭:養兩個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還有一個月,家住貴陽青山小區的楊燕也將迎來自己的第二個寶寶。
“小時候我就很羨慕有兄弟姐妹的同學,常常想如果有個弟弟或者妹妹陪著我該多好。”34歲的楊燕是家中的獨女,因為曾感受過成長的孤單與寂寞,所以一直盼望自己的小家庭能再多個孩子。
不少符合“二孩”條件的家庭,都在猶豫是否有經濟實力生二寶。在楊燕看來,經濟上的壓力確實是有的,但養兩個孩子并非不能承受。
家里的大寶只有2歲多,她盤算著,大寶用過的嬰兒床、嬰兒車等必需品可以繼續給二寶用,大寶的一些小衣服、小玩具正好可以留給老二。她覺得,兩個孩子出生的間隔時間短,撫養成本會節約很多。而她自己也做好了全職在家照顧孩子的準備。
【醫院】
醫護人員隨時準備投入戰斗
38歲的貴陽市民車敏(化名)剛剛懷上這個來之不易的二寶。盡管從花溪的家里到貴州省婦幼保健院有近20公里,但已然高齡的她仍堅持往返。
她說,每次去婦幼保健院做孕前檢查時,醫院人都特別多,整天跟打仗一樣。她甚至擔憂,將來會不會“一床難求”。事實上,從今年1月份以來,貴州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一直爆滿。
巡房、內檢、安慰產婦……11月11日下午5點,貴州省婦幼保健院產分娩中心,產科總護士長、分娩中心護士長周麗忙得團團轉。干了三十幾年護理工作,周麗從來沒有像今年這么忙。不可能每天準時下班,對加班已經是麻木狀態。“好像一下就來勢兇猛,隨時都要投入戰斗。”周麗告訴記者,不久前,分娩中心一晚上就有20個孩子出生。當天,醫護人員們已累得說不出話。
王鷗是分娩中心的一名助產士,她已懷孕38周,家里人都勸她請假安胎。“科室人手本來就不夠,同事們也很照顧我,我覺得適當的運動對孕婦也有好處。”王鷗說,目前還能堅持上班。
周麗說,事實上,醫院里身懷六甲、仍堅持在崗位上的醫護人員不在少數,“忙起來時,很多人都忘了自己還是個孕婦。”
產科門診每周接診2500人次
“10月份,共接生了1383個孩子,同比增加了45%,這個數量現在已是常態。去年,每個月出生人數沒超過900人。”周麗說,去年1-10月,產科分娩數量為7229人;今年1-10月,產科分娩1188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0%。這當中,二孩寶寶占40%。
記者了解到,今年1-10月,產科門診共接診93948人次,總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66.04%。產科每周門診量接診2500人次,比2015年每周接診增加800人次。而在產科門診接診的孕婦中,高齡孕婦占23%,二胎46.78%,高危妊娠41.10%。
值得注意的是,“二孩效應”也導致前來咨詢高齡生娃的、尋求輔助生殖及咨詢優生遺傳的人數大大增加。據了解,今年1-10月,優生遺傳咨詢人數9600人,其中大于40歲的孕婦1027人,年齡最大的已經51歲。
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多
無法回避的是,隨著孕產婦年齡的提高,也致使醫院面臨新的挑戰。
針對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多,貴州省婦幼保健院于去年8月成立了孕產婦重癥監護病房,是貴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家孕產婦重癥病房。
來自清鎮的楊永玲已懷孕33周,但在一次例行產檢中,醫生發現了她身上的一些異常。隨即,她通過醫聯體無障礙通道,被迅速送到婦幼保健院孕產婦重癥監護室。經醫生診斷,楊永玲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醫學上一般將35歲以上的產婦歸為高齡產婦,高齡孕產婦出現孕產期合并癥、并發癥的風險將增大,常見的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
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重癥監護科主任劉蘭介紹,隨著二胎產婦的增多,一胎剖宮產的后遺癥逐漸顯露出來,例如疤痕子宮導致子宮破裂、兇險性前置胎盤等。截至10月,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重癥監護科已收治危重孕產婦28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產婦48歲。
針對高齡產婦,劉蘭建議,有意生育二胎的夫婦在準備懷孕前,最好先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檢查,發現有問題、有疾病,就要暫緩懷孕,先進行治療。除了女方之外,對男性的精液進行評估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劉蘭說,夫妻二人最好都到醫院一起檢查。
【對話】
挑戰——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記者: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生育高峰不可避免,面對增加的孕產婦和新生兒,作為面向全省的省級婦幼保健院,存在哪些壓力?
貴州省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孫袁介紹:醫院作為全省最大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承擔著省市兩級的婦幼健康服務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作為一名從事婦幼健康服務工作的醫務人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今年以來,不僅產科門診量大增,達到93948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66.04%;前來咨詢高齡生娃的、尋求輔助生殖以及咨詢優生遺傳的人數也大大增加。今年1-10月,內分泌不孕癥科病人住院人數2019人,較去年同期增加38%;輔助生殖科門診人數1700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2%,增加人群以35-45歲人群為主。
應對——全方位增強服務能力
記者:當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生“二孩”,大家關心的是,醫院的相關配套設施準備好了嗎?
孫袁:“單獨二孩”先放開之后,我們就提前作了準備,全方位增強服務能力,為的就是更好地應對生育高峰。從去年6月開始,隨著新產科樓的投入使用,產科從原來的3個病房,增加到現在的6個病房,產科床位也從134張增加到202張。我們還擴大了分娩中心規模,待產床從7張增加到15張,分娩床增加到7張。手術室從原來整個醫院只有7個手術間,現在是19個手術間;婦科不孕癥床位原來20張,現在已加到50多張。而新生兒科,也從原來80多張床位,增加到200多張床位。
同時,醫院在人員、設備、工作時間和方式上也在不斷地調整改進。去年以來,產科醫生從39名增至43名,護士從77人增至110人,助產士由26人增至30人。
針對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多,去年8月,醫院成立了婦產重癥醫學科(婦產ICU),以保障高危重孕產婦及婦科重癥婦女的安全。這是貴州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孕產婦重癥病房。另外,開辟了綠色通道,外院的危重癥病人通過醫聯體無障礙通道,可迅速通過急診科直接上手術室。
困難——人力資源相對緊張
記者:據專家估計,現在是生育小高峰,真正的高峰在5年以后。這意味著,婦幼保健工作越來越有壓力。面對這樣一個形勢,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孫袁:總體來說,能夠應對,但人力資源上還是相對緊張。產科醫生的培養,比如不孕癥醫生的培養,特別是產科醫生、助產士的培養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使得產科醫護人員隊伍壓力倍增。目前,醫護人員都處于滿負荷的工作狀態,有時因為太忙,有的醫護人員可能答復病人問題較簡短生硬,也希望大家多理解。
未來——提升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服務能力
記者:面對大幅度增加的孕產婦和新生兒,就長遠來說,醫院有著怎樣的規劃呢?
孫袁:未來,我們將根據實際需求適當調整增加產科床位及相應保障。5年以后,兒童醫院這邊修好了。修好后,兒科這棟樓總體全部搬出來,全部拿給婦產科。另外,我們將加強產科和兒科醫護人員的引進、培養。今年4月,我們和貴州醫科大學簽了一個協議,合辦婦兒臨床學院,長期培養人才。總之,我們將不斷提升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服務能力,并為高齡孕產婦提供專門的技術支持,提高母嬰健康水平。
上一篇 :凱里市完成38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建設
下一篇 :鎮遠縣織牢民生監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