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河壩上,隨處可見農民曬青菜,洗青菜,晾青菜,切青菜。而在村壩上曬的青菜則一堆堆、一簇簇,村民們在這里忙得熱鬧極了。這是臺江縣老屯鄉望虎屯村村民發展水鹽菜產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望虎屯村實施黨員帶富工程,不斷找準發展致富路子,實現望虎屯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余元,人均占有糧500公斤。村民現在吃的、住的、穿的不用愁。手機、彩電不要說了,現在村里人有的過城里人生活,開起小車來了。村民說這一切的好,到底還是村里有個好的支部書記—丁希光。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18年前,剛過不惑之年的丁希光與妻子用在凱里拼搏5年的積蓄買了一臺19英寸的彩電,這個消息很快在這沉寂多年的村子里沸騰起來。在那個交不起電費的年月,丁希光添置了家用電器。丁希光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在這一年高票當選為望虎屯村村委會主任。
可是村里一窮二白自己能讓這個村子富起來嗎?能向城里人那樣過好日子嗎?丁希光思索著。經過反復思考,丁希光決定帶領村民靠山吃山,在山上做文章。于是,帶領望虎屯村村民先后種植金秋梨、打板栗、藥材、種桑養蠶,在林下養雞、在河里養鴨,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和丁希光一樣,村民們家里電器齊全,紛紛修起了樓房。丁希光等人還買起了小轎車。
圖為水鹽菜生產車間
富裕起來的丁希光并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年近花甲的他把目光盯在老屯鄉的傳統菜品——水鹽菜。水鹽菜是臺江人民餐桌上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以其獨特味道,深得臺江人民喜愛,深受外來游客的青睞。但這道味美價廉的佳肴只能在農戶家中才能品嘗到,市場上幾乎沒有銷售,精明的丁希光看到了水鹽菜的市場潛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