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四大誤區比肺癌更可怕]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在惡性腫瘤中,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
就在肺癌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究竟該怎么治療,始終存在不少誤區。
一,病急亂投醫 與醫院給出的正規治療方案相比,一些患者及家屬似乎更愿意相信所謂的秘方或者偏方,以為通過這些秘方可以“藥到癌除”。事實上,這些所謂的藥物往往連成分都不明確,更談不上有明確的療效。一些含有中藥成分的所謂秘方還有可能因為藥物的相互作用而影響了正規化療或者靶向治療的療效,甚至會導致藥物不良反應。
二,談化療色變 在一些患者的印象中,化療就意味著痛苦與煎熬,有些晚期患者會因此而放棄治療,令人十分惋惜。其實,規范的化療或靶向治療對延長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至關重要。隨著新一代高效低毒的化療藥物的發展與應用,化療已經不再像人們印象中那樣痛苦。
三,拒絕活檢穿刺檢查 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有不少患者都對活檢穿刺檢查抱有“能不做就不做”的心理。他們擔心穿刺會導致腫瘤細胞的擴散。其實這種顧慮并沒有依據。活檢穿刺是明確腫瘤病理類型的最準確的方法,醫生只有通過這一檢查才能最確切地了解患者所得的肺癌是哪一種類型,從而給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進行個體化治療。
四,迷信靶向治療 近年來,隨著靶向藥物的風靡,有些經濟條件不錯的患者不論自己的病情是否適合使用靶向藥物,都會要求醫生試一試。事實上,靶向藥物只對有相關基因突變的患者有效,而多數患者的腫瘤細胞并不存在相關的基因突變。對于這些患者來說,化療藥物仍是他們的首選用藥。而對于存在“靶點”即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來說,在使用靶向藥物的同時配合使用化療藥物,能明顯延長其生存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