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13日報道,在高層官員的公開聲明和社交媒體上的各種信息中,這場爭論的直接程度,與會談本身的秘密與外交性質完全相反。同時,也讓人擔憂將于下周在日內瓦重啟的會談是否會受此影響,將伊朗與西方國家間多年的不信任帶至談判桌。
這場指責大會的重心集中于追問是哪一方延緩了上周看似順利的會談,使得伊朗對核計劃做出讓步而西方減輕制裁的協議無法達成。這一責任究竟應該向德黑蘭追究,還是應該責備參與核談之間的意見相左?
美國政府官員認為答案很簡單。白宮發言人稱“P5+1”對于他們提出的協議意見統一,但伊朗沒有接受,這與國務卿克里此前的發言一致。
但伊朗外長扎里夫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不認同。他回應道:“國務卿先生,請問在7日晚對美國擬定的草稿表示失望,并在8日早上公開對它表示反對的是伊朗嗎?”
扎里夫似乎是在暗指法國。在談判中期,法國官員令人驚訝地公開聲稱,他們認為目前的協議對伊朗生產核燃料能力的限制并不足夠。法國同時對伊朗計劃建設的一個重水反應堆做出警告,認為其副產品中會產生大量能夠用來制作核武器的钚。
西方國家代表迅速試圖掩蓋法國的擔憂,并堅持六國的意見是統一的。之后,外交官員們開始告知記者是伊朗不同意六國提出的協議,從而使談判陷入僵局。
美國及其盟國認為伊朗意圖建造炸彈,但德黑蘭聲稱其生產濃縮鈾只是鑒于能源和醫療原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