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結合貴州實際提出了建設“5個100工程”重要戰略。作為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先行官,電力是如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實現貴州同步小康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支撐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貴州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唐斯慶。
全力服務“5個100工程”建設
記者:電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在服務“5個100工程”方面,貴州電網公司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唐斯慶:貴州走追趕型、調整型、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是基于對我省實際和未來發展優勢、機遇的準確把握,也有利于電網的長遠發展。地方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企業也就得到了發展。“5個100工程”是我省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實施載體。作為電網企業,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強烈的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把支持和服務“5個100工程”的建設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實、抓好;要堅持“主動溝通、超前服務、積極配合”的原則,建立與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的高效聯動機制,耐心細致地做好相關工作,強化供電保障機制,爭當服務“5個100工程”的排頭兵。
今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重點打造“5個100工程”的部署,超前服務,主動作為,認真組織開展全省產業園區配套電網規劃建設和供用電服務工作,全力滿足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和園區企業生產經營用電需求,保障“5個100工程”建設的高效推進。
一是結合“5個100工程”建設方案,從電網規劃建設、電力優質服務、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等方面,制定出臺了《貴州電網公司支持和服務“5個100工程”實施意見》,先期建設20個“5個100工程”電網示范工程。為推動配套電網與產業園區的協調發展,聯合省經信委頒發了《貴州省產業園區配套電網規劃、建設及供用電管理的實施辦法(暫行)》,為保證產業園區配套電網規劃、建設及供用電管理的科學有序進行提供了依據。
二是加強“5個100工程”配套電網建設和管理。堅持從規劃入手,組織編制了《貴州省“十二五”產業園區配套電網規劃》。根據園區負荷發展形勢分析了“十二五”期間貴州省產業園區用電量,
貴州電網公司董事長唐斯慶(左二)在220千伏趙斯變工作現場。
結合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及企業用電負荷分布特點,將全省共有的344個園區配套電網項目納入計劃建設。規劃總投資171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36.23億元,投產項目84個。
構建“5個100工程”供用電全方位服務體系
記者:在推動“5個100工程”建設中,貴州電網公司主要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服務到位?
唐斯慶:做好“5個100工程”配套電網規劃建設和供用電服務工作,為我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供電力要素保障,是貴州電網公司踐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全力做好電力供應”使命的具體體現。為此,我們構建了全方位服務體系。公司系統各單位建立“一把手”總抓、分管領導配合、各職能部門協同的“5個100工程”客戶全方位服務體系,重點是實施“客戶經理制”。
我們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客戶的實際,采用分層分級的方法,對“5個100工程”客戶配置客戶經理。各供電局對應各產業園區及新增5000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業客戶配置客戶經理;貴陽、遵義供電局及其他有條件的供電局還對3000千伏安及以上的新裝、增容大工業客戶配置客戶經理。各縣級供電企業結合實際采用片區客戶經理或“一對多”等方式,對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新裝、增容大工業客戶(或轄區內最大容量客戶)配置客戶經理。有條件的供電局還為其它4個100工程,特別是100個城市綜合體和100個示范小城鎮配置客戶經理。
因地制宜推出特色服務。目前,我們開辟了“5個100工程”業擴報裝“綠色通道”,采取特事特辦、集中受理、現場辦公等措施,加快業擴報裝辦理進度。密切關注“5個100工程”項目的用電情況,走訪“5個100工程”客戶,制定定期溝通、走訪計劃,全面了解客戶需求,及時幫助客戶早用電、用好電。
讓貴安新區真正成為全省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記者:《國務院關于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批復》中提出將貴安新區列入西部地區重點城市新區建設,并要求將貴安新區建設成為黔中經濟區最富活力的增長極。對于貴安新區這一新的增長極,貴州電網公司有何具體支持新區發展的舉措?
唐斯慶:建設貴安新區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精神,打造經濟發展新高地,帶動黔中經濟區和黔中城市群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保障貴安新區安全可靠用電是我們的職責,今年5月10日,貴州電網公司和新區管委會共同召開“貴安新區電網規劃啟動大會”。
會上,我們根據規劃工作要求,明確電網規劃將與貴安新區市政規劃同步開展,初步定于6月份之前完成相關資料的收集、組織規劃報告編制工作,并于年底之前完成貴安新區電網規劃報告。
總之,不論是服務“5個100工程”還是做好貴安新區配套電網規劃與建設,我們的目標就是全力確保供電,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實現貴州同步小康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