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與農業產業化相合。將高鈣蘋果、綠殼蛋雞農業產業園等優勢特色產業與生態移民工作相結合,大力發展后續產業。目前,營盤鄉萬畝紫王葡萄種植示范基地安置生態移民共150戶704人,并積極引進一家投資8000萬元的葡萄酒廠,引導移民通過種植紫王葡萄、土地流轉、就近就業等方式致富。
三是與工業園區相合。加強移民技能培訓,與企業約定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生態移民,鼓勵生態移民成立“包工隊”、“運輸隊”等勞務組織。目前,威遠鎮共安置移民170戶710人,組建1個以移民為主的包工運輸隊;敦操鄉返鄉農民工創辦的水晶家庭作坊,主要以家庭作坊式加工,可帶動安置點100余戶200余人就業。
四是與機制創新相結合。結合生態移民工程,建立“工業園區帶富機制”、“生態移民就業扶持機制”、“培訓促進就業機制”等,積極建立生態移民“醫保”體系、零就業保障和信息保障等機制。
五是與教育相結合。在各個移民安置點配套建設幼兒園、鄉鎮郵政所、養老院、衛生室、文體活動廣場等基礎設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