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委書記陳剛表示,“貴陽與中關村的合作,不是簡單的產業轉移,不是‘鄉下人’攀上城里的‘富親戚’,而是一場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選擇。”
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貴陽要加速發展;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關鍵在科技創新。牽手中關村,搭建創新要素集聚平臺,這是貴陽實現轉型發展的科學路徑選擇。
據介紹,2007年到2012年,貴陽市科技進步貢獻率從45.1%提升到54.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具備良好的科技創新基礎。同時,隨著企業快速發展,中關村需要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進行跨區域、跨領域的產業合作和布局。選擇貴陽,是中關村內生發展動力的需要,而貴陽具備的創新基礎,能為中關村贏得新的發展機遇和提升空間。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共有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白智勇說,“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兩個“國家級示范”的高位對接,是創新驅動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最佳組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