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昨日,記者從貴陽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員審議的《貴陽市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情況報告》中獲悉,目前,貴陽市兩城區流入人口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的人數已超過兩區戶籍學生人數。
據了解,截至2012年底,貴陽市總人口453.62萬人,流動人口155萬人。其中:流入人口10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3%。近3年來,流入貴陽市的流動人口每年以10-20萬的規模增加。隨著流動人口不斷大量涌入,公共資源承受能力難以滿足流動人口日益增長的需求。
貴陽市人口計生委主任陳霏在匯報報告中指出,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貴陽市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這當中,教育問題是流動人口最為關注、最為迫切的民生需求。當前的教育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流入人口子女教育經費基本由流入地政府承擔,中央和省只按照小學160元/生、初中215元/生承擔學生的雜費,其余雜費和教育事業費(教師工資、校舍建設、維修、設施設備等)完全由流入地政府承擔,對流入人口較多的貴陽來說,存在較大缺口,特別是兩城區,流入人口子女就讀義務教育階段的人數,現在已經超過了兩區戶籍學生人數。
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新建小區迅速增加,達不到配建標準的小區未配建學校,達到配建標準的小區,配建學校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且學校未明確為公辦,出現不能滿足業主子女就讀公辦學校的需求,更不可能有多余的學位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入學。
針對這種情況,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建議貴陽市合理規劃和配置公共資源,以功能布局引導人口分布,在棚戶區改造、新區建設中提升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引導老城區教育、醫療衛生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新城區轉移,促進功能性項目向新區配置。同時,在優化流動人口結構上下功夫,以產業布局優化人口結構,出臺更優惠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吸引符合地區發展規劃、具有更高文化知識和技能的流動人口,努力提高流動人口文化、技能和綜合素質,使流動人口壓力變為人力資源優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