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正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記者近日在這個縣采訪了解到,全省“鳳岡會議”以來,正安縣狠抓“新型工業、全民招商、減貧摘帽”三大攻堅,從“苦等苦熬”到“苦干實干”,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逐步探索出“發展困難縣”實現“跨越發展”的路子,縣域經濟在全省增比排名中明顯進位,今年底,正安將有望實現縣級“減貧摘帽”。
加快發展 努力沖出“經濟洼地”
遵義市正安縣是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特別是交通等基礎設施等制約,“貧困落后”成為正安的標簽,外界有個說法叫“務正道,嚇一跳”。2011年底,貴州省在鳳岡召開會議,研究幫扶全省靠后10個發展困難縣,正安縣名列其中。
據了解,2011年,在全省88個縣區市的主體經濟指標考核中,正安GDP增速排在84位,綜合指標測評79位。人均GDP只有7552元,僅為遵義市人均18330元的41%;人口占遵義全市的1/12,而財政總收入只占全市202億元的1/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只占全市431億元的1/172。按照2300元的扶貧標準,全縣還有17個貧困鄉鎮,18.7萬貧困人口,占縣域總人口近三成。
2012年6月接任正安縣委書記的王忠告訴記者,相鄰的重慶市所屬區縣以及同屬遵義市的周邊區縣,發展態勢咄咄逼人,而“貧窮落后”卻成為正安最為醒目的標簽,成了“經濟洼地”,“我們沒有退路,必須加快發展”。
王忠說,為加快發展沖出“經濟洼地”,縣委、縣政府在一個月里走訪了19個鄉鎮50多個部門,召開30多個座談會,傾聽群眾呼聲,征求各方意見,分析縣情實際。在2012年7月中旬召開了全縣誓師大會,作出了加快發展的決定,提出“發揮優勢、融入重慶、遵義前列、北部率先”的總要求,確立了全力實施“新型工業、全民招商、減貧摘帽”三大攻堅、奮力抓好“工業園區、項目建設、高速公路、鋁土礦開發、40萬畝茶園建設、新城區拓展”六大大事的發展策略。
記者近日在正安縣城看到,縣城東部片區原來雜亂的棚戶區已被嶄新的“東方新城”取代,城區內修葺一新的街道,寬闊整潔,新開通的公交車來來往往,昔日的縣城漸具城市模樣,而土坪鎮等鄉鎮的小城鎮建設也一派繁忙。許多正安干部群眾感嘆,近兩年來,正安正從“發展困難縣”轉向“跨越發展”,縣域經濟發展明顯提速。
數據顯示,2012年,正安GDP增速從全省85位上升到45位,跳出了全省后10位的“籠子”。2013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9億元,同比增長16.4%,位于全省第59位、全市第10位,在省、市排名分別上升了18位和4位;在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排名第42位,同比上升37位。
“三大攻堅”促跨越轉型
一是緊牽工業“牛鼻子”。王忠說,工業一直是正安最短的“短板”,因此縣里將工業發展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擺在“三大攻堅”之首強力推進,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50億元開發煤電鋁一體化項目,成功將瑞新工業園區申報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實現了工業園從縣級園區直接升級為省級開發區的“跨越跳”,并被列入到全省“5個100工程”盤子中。
瑞新工業園區辦公室主任楊志安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已建成近13萬平方米廠房,并全部投入使用;正在修建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年內將完成6萬平方米建設任務。修建路網7130米,完成了供排水、通訊管網、高低壓線路、場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70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廠已動工建設。已引進企業19家,2012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產值16.93億元,預計2013年將實現產值21億元。
二是緊抓招商增活力。正安縣縣長鄧兆桃告訴記者,一段時期以來,正安在項目編制、儲備、爭取、管理等方面差距很大,庫里沒有幾個像樣的項目,加上對上匯報對接的力度不大,致使與不少大項目、好項目失之交臂。在這種情況下,縣委、政府要求全縣上下增強項目建設意識,全力出擊,主動跟進,想盡千方百計爭項目、搶項目、要項目、引項目。
據了解,正安縣對項目建設實行了量化考核措施,鼓勵全民招商。政府還在財力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項目規劃編制,2012年,共編制儲備項目266個,總投資2000余億元。當年,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14個,簽約資金146億元,到位資金40.7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89個,合同引資430.06億元,同比增長653.56%。
三是緊攻扶貧惠民生。著力推進“產業富民、設施改善、民生保障、社會幫扶”四大工程,按照“人均一畝茶、戶均兩畝果、百萬家禽助增收”的扶貧工作思路,強力推進扶貧攻堅“減貧摘帽”。大力推進“黨群連心戶工程”,實行“54321”幫扶模式,3801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1萬余戶4萬多人,2983戶“黨群連心戶”與47618戶農戶結成“連心幫扶戶”。
據介紹,2012年,正安縣實現減少貧困鄉鎮3個,減少貧困人口2.9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5%。王忠表示,目前,正安縣“減貧摘帽”各項工作推進有力,今年有望實現“減貧摘帽”目標。
從“苦熬苦等”到“苦干實干”
采訪中,不少受訪干部群眾表示,正安縣域經濟在較短時間里取得顯著變化,得益于縣里狠抓“新型工業、全民招商、減貧摘帽”三大攻堅,推動轉型發展,關鍵還在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變“苦熬苦等”為“苦干實干”。
――轉變觀念,轉型發展。王忠認為,正安的短板在工業,但最大的差距還是在于思想觀念的差距,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思想觀念的問題。長期以來,由于區位條件、基礎設施落后、工業發展滯后等原因,導致干部群眾對發展工業認識偏差、信心不足、能力不夠,干部隊伍中,不會抓工業、怕抓工業,不會抓招商、怕抓招商幾乎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事實上,正安憑借資源基礎及當前機遇,不僅可以發展工業,而且還可以發展大工業,“工業化是繞不開的階段,必須推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
正安縣政協主席蔡萬權告訴記者,白茶一直是正安縣的特色農產品,但折騰了很多年,仍是小打小鬧,上不了規模,出不了效益,特色優勢體現不出來。近兩年,縣里按照“工業帶農業”的理念,下大力氣抓白茶產業化,每年至少以新增7萬畝的速度強力推進,規模上去了,企業就進來了,先后有浙江天賜等大型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同時,白茶的品牌效應也出來了,并成功申報了“中國白茶之鄉”。如今野木瓜、白茶、牛肉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相繼集聚到工業園區,成為園區重要特色。
――變“苦熬苦等”為“苦干實干”。王忠認為,要加快發展,必須首先加快從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中解放出來,從慣性惰性思維中解放出來,樹立“敢想敢干、拼搏爭搶、快干實干、開放引領、項目帶動”等理念,不靠等,靠苦干實干。強化以發展為導向的用人機制,在“三大攻堅”中考察干部、檢驗干部、識別干部、使用干部,讓真正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好位子,讓混著干、偷著懶、等著提的人沒有出路。
記者在正安中心城區至安場鎮城市主干道工程施工現場看到這樣的標語:“戰天斗地,削峰填谷,挖山填海,愚公移山”。工程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正安縣人大副主任蔡元偉告訴記者,城市干道全長近5千米,投資近10億元,需搬掉5座山頭,填平12條溝壑,需征地4000余畝,拆遷700來戶。其工程量之大,施工之難,在正安城建史上堪屬空前。蔡元偉說,這一工程激發了干部的干勁,凝聚了正安跨越發展的人心,成了歷練干部的“戰場”。((記者閆起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