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赫章縣興發鄉村民沒想到,野韭菜會成為他們脫貧致富的“抓手”:依托野韭菜資源發展旅游業,村民的腰包鼓了,過去的貧困村變成了“美麗鄉村”。
赫章縣因為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不少鄉村曾極度貧困。居住在海拔2700米山上的興發鄉中營村就是一個縮影。村黨支部書記游麒驍介紹說,由于地處高寒山區、交通閉塞,當地群眾長期生活貧困,一些農戶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
但大自然為這里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這就是漫山遍野生長著的野韭菜。海拔2900多米、被稱為貴州“屋脊”的韭菜坪也因此得名。每年春夏時節,五顏六色的韭菜花盛開,韭菜坪成了“天上花海”;到了秋天,藍天白云下“風吹草低現牛羊”情景,別有一番風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里人駕車來到韭菜坪觀花賞景、休閑、露營,昔日沉寂的山村變得熱鬧起來。當地政府抓住商機,把韭菜坪辟為旅游景區,并投資改造了通往山頂的公路,還在景區修建了觀景臺和棧道等設施。
“在旅游旺季,每天有數千輛自駕車駛進韭菜坪,游客上萬人。”當地鄉干部說,沿途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政府的支持下,不少村民建起有民族特色的新樓房,水泥硬化路通到每家每戶,一批特色小吃店、農家樂應運而生,村民養殖業、種植業日 漸興旺。
村支書游麒驍說,這兩年,全村圍繞韭菜坪發展旅游業,村民們不再吃野韭菜,把保護野韭菜寫入“村規民約”,禁止采食。村里還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結合新農村建設,2012年全村512戶完成了路面和院壩硬化,以及太陽能路燈、改廁、綠化等工程,還在政府資助下修建了村民休閑文化小廣場。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400多元。
“發展旅游業讓大伙嘗到了甜頭。”今年52歲的苗族村民楊開泉說,2011年他家告別世代居住的茅草房,搬進了兩層新樓房,“現在政策好。今年養了5頭牛和30只羊,日子比過去強多了。”
夜幕降臨,村邊文化廣場的照明燈亮了。盡管初冬的夜晚已有幾分涼意,但村民們仍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記者何天文、陳嬙、胡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