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重點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主戰略,逐步探索并走上了一條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全面協調,既順應中外城鎮化一般規律,又符合自身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2012年末,貴州城鎮化率達到36.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今后五年將逐步提高到46%。歷史經驗表明,城鎮化水平在30%-70%區間將會呈現加速增長態勢。英國的城鎮化水平從1801年的26%到1890年的72%用了90年;美國從1870年的25.7%到1960年的70%用了90年,而日本從1930年的24%到1970年的72%僅用了40年時間。
高速城鎮化進程將催生巨大的資金需求,實證研究發現,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公共投資需求將增加6個百分點左右。當前,在一般稅收、土地財政、平臺融資以及債券融資等傳統渠道面臨不同程度約束的條件下,只有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才能真正突破資金瓶頸。
加強政策協調。發揮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合意貸款、再貸款、窗口指導等多種政策工具的結構調節作用,加強財稅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等一攬子政策的協調與配合。利用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和民營性金融的互補優勢,特別是要利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融資、投資理財保險等方面的創新優勢,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優化融資結構。規范和完善包括企業上市、PE、VC以及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在內的直接融資機制,不斷提高直接融資占比。同時,利用信托、資產證券化、資產支持票據等金融創新工具,以及采用BOT、BOO、BTO、BOOT等項目融資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多措并舉滿足城鎮化建設資金的多樣化需求。
規范平臺融資。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進行規范化、透明化和市場化改革,逐步改變過度依賴地方政府信用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土地財政與平臺融資相結合模式,探索建立國際通行的地方稅與市政債券相結合模式,真正解決事權主體與負債主體的激勵相容問題和一致性資金來源問題。
完善組織體系。運作良好的金融組織體系有利于集聚金融要素、優化市場競爭、增加資金供給和降低融資成本。要堅持引進金融機構與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并舉、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并舉、用好金融增量與盤活金融存量并舉的原則,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
優化金融生態。良好的金融生態是金融發展的基礎。一方面要加快簡政放權,減少對金融行業的行政干預,真正解決政府的“錯位”、“缺位”和“越位”問題,厘清政府與市場的有效邊界。另一方面,利用貴州在資源、勞動力、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借鑒發達地區的現代化金融服務理念和產品創新模式,加強金融人才的對外引進和對內培育,最大程度上建立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律的金融生態環境。(作者: 宋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