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耐不住“清貧”,丹寨原司法局律師事務所任某,利用職務之便將貪欲之手伸向“民生提成款”,涉案金額171萬元。近日,該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這一案件,當地300名干部“旁聽”。
“觸景生情”教育,靈魂受到深刻洗禮
重拳反腐的同時,紀檢監察“插手”多項民生事務。2013年專項督查46次,涉及項目327個資金13億元,涵蓋土地調控、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以及對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各類惠民資金,以“陽光三部曲”為載體,關口前移,評議、分配、兌付公開透明,避免滯留、挪用、貪污等現象發生,確保一分一厘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泉山村原村主任蒙某、叮咚村原支書楊某、原縣民政局出納王某“觸摸紅線”,分別挪用群眾征地補償款17萬元、林木征用補償費50萬元、貪污公款122萬元,一一被依法嚴懲。不久前,竹留村支書雷某,又因一己私利損害群眾利益被就地免職。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征拆”成為老大難問題地。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承擔起“以人為本,和諧拆遷”重任,把握政策尺度,又替老百姓長遠生計打算,10個月時間里順利完成278戶63000平方米的房屋拆遷,實現入戶率、見面率、理解率3個100%,沒有發生一起因不當拆遷引發的越級上訪,實現征地拆遷“零事故”。
圍繞民生課題,將便民服務向鄉村延伸。鄉鎮建“便民服務中心”,166個行政村設“便民服務點”,通過直辦、諾辦、代辦,群眾“家門口辦事”的愿望變成現實。縣、部門、鄉鎮、村、組五級聯動,建立接訪、包案、辦理反饋三項制度,“三訪”工作走向常態化。2013年,共接訪群眾25件31人次、包案6件、化解問題78個,回訪10次,群眾滿意率100%。166個村配備村級專職紀檢員、846個村民小組配備信訪聯絡員,紀檢監察工作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許多積累多年的矛盾在鄉村一線得到消化和解決。
成效如何,群眾說了算。“糾風”后的丹寨,企業有了“綠色通道”,群眾多了“代辦窗口”,一次性便能辦好自己的事。目前,為傳福茶葉等9家企業辦好相關手續,為200名群眾做好代辦服務;2013年受理各類行政審批19487件,辦結19381件,辦結率97.6%,無超期辦結件,按時辦結率100%,滿意率100%。(陳煥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