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深山區、長期農耕、生產生活條件落后,這系列的現實問題致使丹寨縣興仁鎮排佐村烏猛片區4個自然寨6個村民小組205戶1000余名村民的各項發展相對滯后。
3月11日,丹寨縣委書記侯美傳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就對該片區相對滯后的發展現況深表堪憂,并表示,三農問題是丹寨要長期狠抓不懈的重要任務與核心工程,只有把農村各項發展搞上去了,才能實現共同建成小康的宏偉“丹寨夢”。
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問題,更何況是群眾最現實的發展問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投入產業扶持力度,加強群眾由農耕到產業的發展觀念引導等,成為了縣委、政府以及烏猛片區黨員群眾亟待解決并長期奮斗的事項。
“要致富、先修路”這對整個烏猛片區來說意義太過重大。這段時間,在烏猛片區的排南、烏猛大寨以及上狗爬、下狗爬四個自然寨,像這樣舉全民之力、熱火朝天的道路硬化施工場景隨處可見。
“修路是最辛苦的,比起外面來辛苦得多。但是很值得。為了子孫后代。也為了自己走路、做農活方便。我們年輕人去打工了,還有老人,在家做農活也方便。”丹寨縣興仁鎮排佐村烏猛片區烏猛大寨村民李啟美說。
正如村民們所說,面對歷史性的巨大發展機遇,大家肯定是不留余力的趕快建、加緊建,建就建好,建就建出實效。下狗爬自然寨村民王德升告訴記者,寨上外出務工的村民與其他寨子的村民一樣,也都全部趕回來了,只要建材供應充足,50來號人一天就能保質保量的完成近300米的道路硬化。
“我們是按小組的分段,比如像我們小組有五六十個人左右在生產。五六十個人一天大概在兩三百米左右,我們計劃在春耕前必須把這些該修的路要修好。”丹寨縣興仁鎮排佐村烏猛片區下狗爬自然寨村民王德升說。
除了通組路道路硬化外,各自然寨的文化墻以及文化廣場也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大家都說文化墻不僅能夠美化村寨、提升品位,同時還對防御地質災害有著切實的幫助,因為烏猛片區的地質問題,每逢雨季時常會造成地質垮塌,文化墻建成了就能解決部分問題。此外,對于苗族聚居的村寨而言,一個寬敞、靚麗的文化廣場對苗鄉群眾逢年過節以及日常的文體活動尤其是傳統民族節日來說,作用尤為凸顯。
丹寨縣興仁鎮排佐村烏猛片區排南自然寨村民李永成說,“過年過節,跳點蘆笙。紅白喜事,有這種作用。我們32戶,才搞了7天就完成這里了。他們說去看了他們王家村、排佐(文化廣場都很好),我們想比他們更好。”
自3月中旬開工建設以來,短短一個月內,烏猛片區共完成通戶步道硬化完成4000米、垃圾池完成3個、文化墻完成388米、活動廣場硬化完成500平方米、庭院硬化完成300平方米、排水溝完成800米、安全護欄完成50米、防洪壩硬化完成15米。
“(排佐村)最落后的是我們烏猛,侯書記直接下來到我們村,我們村什么不方便侯書記也答應。(烏猛)20多年都沒有這種項目,現在有這種項目,村民都很(高興),在廣東打工的,每家每戶不在家的,全都回家(來建設)。”丹寨縣興仁鎮排佐村烏猛大寨村民楊正珍激動地說。(楊武魁 楊露婷 袁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