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收費、打印收據。不到兩分鐘,村民李月會家5月份的電費就如數交清。“以往交電費,必須要到10多里外的舊州鎮才能辦理,不僅要耗費至少10元錢的車費,而且還要白白浪費掉大半天時間。有了這個服務窗口,省時、省力、還省錢啊。”交好電費,村民李月會滿臉笑容。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黃平縣草蘆坪村著力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率先在全縣開設了首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窗口。這個小小的窗口,凡涉及民生資金查詢、農業技術咨詢和社會保障、民政事務、水電費繳納等20多項民生事務,群眾都能在這里一站完成。
代辦事務 群眾不再來回跑
“我原以為營業執照和健康證沒有10天半月是辦不好的,沒想到才兩天,駐村干部就給我辦好了,現在村干部的辦事效率真高啊!”從村干部手中接過營業執照和健康證的馬萬華喜滋滋地說。
舊州鎮駐村干部劉隆俊告訴筆者:“村里這個便民服務中心的成立,相當于是把鎮上群眾服務中心搬到了村里。凡涉及村民社會保障、民政事務、計劃生育、土地產權等20多項民生事務,群眾只要在相關資料提供完整的情況下,我們都能幫助代辦。”
在該村,筆者看到,近600平方米的服務大廳寬敞明亮,辦事流程、辦理相關業務需提供的資料提示牌規范有序,讓人一目了然。飲水機、休息椅等服務設施應有盡有。幾位在大廳里等待辦事的群眾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直夸這里的環境整潔優美,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好。
查詢平臺 解疑釋惑受歡迎
在草蘆坪村服務大廳的正中央,同時還擺放著兩臺電子查詢平臺,10多個村民圍攏在一起不停地在那里演示。
“去年我家享受到了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家電下鄉補貼、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一共是2771.6元。村里安上民生資金查詢臺后,我一查,果然一分不差!”5月29日,村民劉昌榮拉著筆者來到“查詢臺”跟前,熟練地 “點”了起來。
劉昌榮說,以前政府給了什么補貼,補貼多少錢,低保金發了沒有等等,大家還真的是不清楚。村里安起這個民生資金查詢臺后,只要手指一點就全清楚了。“這玩意啊,真好!”
“我們之前已做了大量工作,將全村2736戶的基本情況全部錄入在這個查詢臺里。查詢時,只要輸入戶主姓名就可以查詢農村低保、合作醫療、糧食直補等20 項惠農資金發放情況,讓群眾心里有了本明白賬。對于個別不會操作的群眾,我們的干部都隨叫隨到,幫助查詢。”縣派駐村干部楊偉介紹說。
在大廳里擺放的另一臺電子查詢平臺是農業技術查詢臺,村民們在農業生產上碰到什么技術難題,就都來這里請教。因此,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莊稼醫生”。只要輸入相關的關鍵詞,輕輕的一點鼠標,任何農事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備受鄉親們的青睞。
服務優質 助推經濟大發展
“村里這個服務窗口真是好!功能多,服務優,環境美,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好幫手。”說這番話的是入駐該村的黃平綠意花卉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勇。2012 年,這家公司入駐該村以來,從辦理營業執照到繳納各種稅費、水電費、工人養老保險等事宜,都是由村里的干部全部代辦。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還節約了上萬元的辦事成本。此外,該公司還通過村里服務窗口的“萬鄉千村”網絡系統,了解市場行情,發布供求信息,推動了公司花卉產業蓬勃發展。
“磨刀不誤砍柴工,做好服務群眾的工作,就能推動村里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村支書鄒家祥深有體會地說。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草蘆坪村轉變工作方法,服務群眾發展意識明顯增強,從而推動了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目前該村已成立了油菜籽加工協會、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共吸納會員800余戶。該村出產的“比嘎香”菜籽油還打出品牌,暢銷凱里、貴陽、遵義、重慶等大中城市。201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 7899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6.8%。一個鄉風文明、經濟發展、社會和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這里悄然崛起。(楊正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