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法國巴黎盧浮宮東西方藝術年展,得到歐洲各界人士的高度贊譽。中華幾千年玉文化首次走出國門榮登歐洲藝術最高殿堂,為中華玉文化復興之路開啟了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的全新里程,讓歷史悠久的中華玉文化及當代翡翠藝術文化符號穿梭東西方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展望我國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遠。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對外交往的日益深化,為文化“”走出去”創造了越來越有利的條件。首屆巴黎盧浮宮東西方藝術年展是為紀念中法建交友好五十周年。東西方文化藝術薈萃,王俊懿展覽精選伴隨他20年藝術生涯歷程的50件經典文藝作品,作品見證了中國20年當代玉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復興,展現20年來中國當代翡翠藝術的繁榮與創新。在結合當代翡翠藝術等國際藝術語言,并不斷開拓與國際藝術家的深層合作抓住歷史機遇,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勇敢地參與國際文化競爭,不斷壯大力量、擴大影響,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貢獻。
伴隨著法國巴黎盧浮宮東西方藝術年展的圓滿謝幕,此次巡展的中國首站也即將于2014年12月1日在上海隆重登場。“”化·蝶·夢”國際巡展將途徑10個城市:巴黎、上海、西安、迪拜、威尼斯、臺灣、香港、深圳、北京、桂林歷時一年。國際巡展后期將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于北京站舉行大型公益拍賣,并將全部款項用于培養當代中華玉文化藝術傳承及當代翡翠藝術文化發展。
「化蝶」
(2006年作品「化蝶」),靈感源于“冬蟲夏草”。寓意由草衍變成蝶的艱難過程,代表著生命升華衍變的崎嶇路徑,由草變成蟲,蟲化成蝶的兩級蛻變。銅圈,代表現實世界的斑駁與沉浮,從中伸出的無形“束縛”將美麗的草蝶捆綁;而世界留給我們的希望之窗,是美麗的草蝶在自我升華的艱難過程中還在努力的掙脫“束縛”,全力飛向自由的天空。作品以大膽的當代裝置藝術手法結合浪漫主義唯美形式呈現。
「和美」
新展品中有耗時9年的「富甲天下」及「和美」等首次呈現,是當代翡翠藝術金玉結合更成熟的體現。
「尼羅河」
首次公開亮相以埃及金字塔為主題的作品「尼羅河」,恰巧與貝聿銘先生設計的盧浮宮入口標志—玻璃金字塔建筑相映成輝。
王俊懿事記:
被國內外媒體譽為「中國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劃時代國際翡翠藝術家」,他研習玉雕藝術的卓越造詣與玉文化的崇高精神二十載,開創了當代翡翠藝術先河。他作為佛家弟子,入世修行,早已把當代玉文化復興之路做為畢生使命,并發愿將畢生精力投入到玉文化產業與當代翡翠藝術發展的時代領域。
30歲,(2004年)獲玉雕權威獎「天工獎」金獎,為歷屆歷史上最年輕獲得者。
31歲,受邀香港佳士得拍賣行,破例被冠以「翡翠藝術家」頭銜拍賣其作品,并全部高于底價數倍拍出。
38歲,(2012年)攜玉文化史上首件當代裝置藝術「冰蝴蝶」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藝術展,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來首位辦個展的當代玉雕藝術家。
39歲,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翡翠藝術劃時代的意義-王俊懿翡翠藝術高端論壇」上,專家學者一致高度贊譽王俊懿為中國玉雕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同期人民日報社出版了「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王俊懿中國翡翠藝術特輯」。
同年,王俊懿大師作品兩次榮登北京保利春秋大拍封面拍品。并創下國內翡翠作品拍賣最高記錄。
作為中國當代翡翠藝術家王俊懿今年迎來人生40載,大路朝歌回首20年執著探索的創新藝術之路,首創了金玉結合的當代藝術風格,也感悟并秉承“天地人三合一”的東方智慧創作思路;在當代翡翠藝術領域獨創了寫實、寫意、抽象及超現實主義等多元藝術表現風格。
本文鏈接:http://www.chnnmg.com/roll/1237937312.html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