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錦屏縣隆里鄉黨委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上積極探索創新,通過整合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依托農村中小學終端接收站點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在全鄉實施了“一校聯一村、一師聯一組、學生聯農戶、共建新農村”遠程教育幫帶工程。
一是因地制宜,講求實效,扎實開展“一校聯一村”。隆里鄉黨委安排每所農村中小學校幫扶一個村,充分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分類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培訓和輔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中小學推行“有一名農技輔導員、有一支信息傳送隊、有一個信息發布欄”,切實解決了農村群眾參加遠程教育學習后的知識轉化問題。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協助村“兩委”找準本地優勢,培植特色產業,帶領群眾依靠科技增產增收。各個幫扶學校擬定了具體的幫扶計劃,并協助村黨支部完善新農村建設的五年規劃,因地制宜,切實抓好建設規劃的實施,通過“教一門技術,贈一批光碟,上一個項目,幫一戶貧困戶,發一條供求信息,拉一份訂單”等載體,確保了幫扶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認真開展“一師聯一組”。由鄉黨委指導中小學落實“三聯”工程的具體工作目標,由學校負責人加強與村黨支部聯系,按照“兩不誤,雙促進”的原則,采取學校安排教師幫扶村民組。每一位教師結合幫扶村民組工作實際,具體選擇一戶以上家庭作為幫扶對象,利用家訪和節假日時間,送學上門,引導群眾參加遠程教育學習,通過言傳身教,轉變群眾觀念,增強致富本領,提高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促進生活文明習慣的養成,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促進村容村貌和社會風氣的轉變。使教師聯系幫扶的農戶成為村里的遠程教育“學”、“用”轉化的典型和使用農科技術的示范戶,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圍的群眾積極參加遠程教育學習培訓,得到真正的實惠。
三是發揮學生在聯系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中的紐帶作用,切實開展 “學生聯農戶”。發動學生廣泛宣傳遠程教育,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落實“雙線組織學員”制度的過程中,積極推廣由學生通知培訓對象參加集中學習的辦法,減輕教師負擔。由學生幫助群眾借閱光盤,傳遞信息,反饋需求。針對學生思維敏捷,對新信息、新知識吸收能力強,而成年人實踐經驗豐富的實際,開展“學生+農戶”助“學”促“用”活動,創辦種植、養殖等示范項目,進行新品種試驗等,有效帶動農民群眾參與遠程教育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起到共同學習,互相彌補的作用,推動科技的普及與運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同時也提高了本鄉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張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