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3年以來,錦屏縣隆里鄉在創建新型農村文明村寨活動中,積極探索村寨精神文明建設新路子,堅持以村民自愿向新型產業園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為基本途徑,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突破口,把青山綠水變風景,把資源變資本,把產品變商品,把村民變股民,著力建設新型文明村寨,帶動全鄉村寨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數的提升。
一是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居民自治組織為基礎、村級服務站為工作平臺,實現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
二是充分利用本鄉境內隆里古城的獨特的軍屯文化、舞龍文化、農耕文化、和勸文化以及特有的龍溪河景觀、山場等自然資源、民情風俗等人文資源確定鄉村旅游主導產業發展方向,開創新型文明村寨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及路徑。隆里鄉圍繞隆里古城保護開發建設,形成“一城兩區”的空間布局。
三是建立“產業支撐+依托項目、土地流轉+配套體系創新+現代化產業園運作”的綜合模式體系,按照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村民向美麗鄉村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的思路實現村寨產業布局一體化。
四是大力實施“村民知識化”工程,重點依托產業發展對村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以“學禮儀、講文明、樹形象、促和諧”為主題,開展“村民學禮儀”、爭做“文明有禮隆里人”活動。通過鄉村“道德講堂”,開展“四德”教育和“道德規范進千家”、“生態環保萬人行”等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百姓小舞臺”文化活動和“送文化下村寨”活動。組織開展“送法律進村寨”活動,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增強依法辦事的觀念。
五是以集中整治村寨和隆里古城景區“五亂”為重點,實施“村寨整臟治亂工程” 和“隆里古城景區臟治亂工程”,形成“管護、教育、監督、獎懲”等“四位一體”的創建長效機制和“分片包保、分期考核、分級負擔、分別對待”的“四分”管理機制。扎實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目前,全鄉4個行政村做到了星級文明戶參評全覆蓋,知曉率達到100%。組織鄉級文明單位開展結對共建文明村寨“定點幫扶”活動,推動村級文化廣場、體育場所、農家書屋、現代遠程教育站點、農民多功能綜合信息服務中心等陣地建設,建設完善村寨文化教育設施,鞏固村寨文化陣地,積極推進全鄉文明村寨創建數量達標和創建質量提升。(張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