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錦屏縣隆里在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中,以“五四”、“六一”、端午、國慶、春節等傳統節慶活動為平臺,突出軍屯文化、舞龍文化和勸和文化等本土文化特色,以“舞龍藝術隊”和民間藝術團體的文藝骨干唱主角,政府搭建文體活動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有效地激發群眾的文體參與熱情。
以“五四”青年節、“七一”、國慶等節慶為平臺,調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隆里鄉以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學校師生為主組建了80余人的“隆里鄉綠地藝術團”。在“五四”、“七一”等節日,鄉黨委、政府聘請專業藝術老師,以民間藝術團的文藝愛好者為主,組織排練了紅歌《祝福祖國》、《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等合唱節目,在歌聲中重溫歷史,感受著紅色氣息,品味著和諧與幸福,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抒發對黨和國家的拳拳赤子情,表達了對黨的無比熱愛,在鄉內鄉內群眾的好評。
以“六一”兒童節、教師節等節慶為平臺,發動教育系統師生參與文化活動。隆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轄區內學校的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學校藝術人才、愛好者相對集中的優勢,鼓勵老師自編、自創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在“六一”、教師節等節日中該鄉黨政班子不但分組深入到各學校在進行慰問,還參與到學校組織的文藝演出中。該鄉轄區內的隆里中學、隆里小學等學校也利用各種節慶活動和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契機,積極組織師生排練了一批精品文藝節目。少兒歌舞《茉莉花》、《童謠傳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舞龍表演,《我是隆里古城小導游》演講比賽等節目多次在縣鄉兩級文藝匯演中取得優異成績,已先受到《黔東南日報周末版》、《貴州都市報》、《貴州日報》、《貴陽晚報》、《中國民族報》報道。
以清明、端午、重陽等節慶為平臺,弘揚傳統文化。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該鄉黨委、政府以“弘揚傳統文化,建設和諧隆里”為主題,發動機關干部、村寨群眾、事業單位職工開展“清明•緬懷先輩誦讀比賽”、“端午•民俗民風龍門陣”、“重陽•真武山登山活動”。抓住傳統節慶的契機,開展相關文體活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促進道德境界升華,精神生活充實,有效帶了動鄉村文化建設。
以元旦、春節、元宵等重大節慶為平臺,激發群眾參與文體活動的熱情。每年的元旦、春節、元宵是群眾最為重視的節日,也是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和群眾走親訪友的高峰,隆里鄉黨委、政府以年底的這三個節日為抓手,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為載體,激發群眾對鄉村文體活動的參與熱情。元旦節開展拔河大賽、籃球聯賽;春節期間開展了猜謎、趣味競技游戲為主的文體活動;元宵節舉辦全鄉范圍內的大型舞龍狂歡花臉龍表演,彰顯隆里古城獨特的軍屯文化、舞龍文化和勸秘文化,篩選平時節慶活動中各單位的優秀節目集中演出,匯演節目中一方面在突出娛樂性,一方面強調對隆里古城文物古跡保護教育作用,宣傳隆里鄉村文明和諧新風尚。(張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