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省里制定了千億級百億級開發區培育實施方案,明確凱里經濟開發區為2020年前全省重點培育的營業收入要達到1000億元的開發區,在項目資金支持、土地和建設政策支持、金融服務支持、人力資源保障、鼓勵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強化人才培訓等六個方面將獲得重點支持。
3月29日,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努力打造開發區升級版。大力推進“千億級、五百億級”開發區培育工程,強化市、州直管開發區“走前列、作表率”的作用,爭取凱里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在政策措施上,省政府提出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探索直管、托管、代管和共建等模式,探索與省外、境外聯合開發,委托戰略投資者和跨國公司成片開發等多元化開發機制。鼓勵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整合、配置和激活各種資源打造開發區投融資平臺和經營模式。以市、州直管開發區等為先行先試區,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和模式,制定先行先試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內外資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在先行先試區推動外商投資企業立項、合同、章程在線受理、審批或備案,建立“一口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機制,最大限度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推進投資便利化,為全省改革探路子、積累經驗。
3月1日,州委、州政府支持凱里經濟開發區在全州率先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州委書記李飛躍出席啟動儀式,并向客商頒發“商改”后第一本商事主體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進一步優化了開發區營商環境,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4月26日,州委、州政府出臺關于支持凱里地區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一攬子支持凱里經濟開發區加快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凱里經濟開發區行政審批體制改革,開發區內的建設工程項目由開發區直接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州直部門將有關規劃建設管理權限委托給開發區。開發區內各類建設用地的批次報批,直接由開發區國土資源分局組織報件;對明確給下司鎮、鴨塘街道的上級補助資金,由州財政局直接下達給開發區。圍繞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把爐山產業園區、碧波產業園區并入凱里經濟開發區,創新實行凱里經濟開發區、下司文化體育產業園、爐山產業園、碧波產亞園這“一區三園”發展模式,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機制,統籌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優化管理機構和人員隊伍。
加快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凱里經濟開發區的用地指標得到優先保障。在申請上級資金時,直接上報州直相關部門,州直相關部門在申請獲得上級專項資金后直接切塊下達給凱里經濟開發區組織實施。在安排州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時,優先切塊劃撥全州總量的五分之一給予凱里經濟開發區用于建設。州級融資平臺每年統籌解決5億元以上用于支持凱麻同城化建設,強化資金保障。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整合全州融資平臺公司,推進資源共享,融資互動,推進凱里地區融資一體化。探索在凱里地區建立區域金融中心,將全州金融機構總部逐步向凱里經濟開發區集中,打造金融一條街。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州政府成立凱麻同城化建設專項基金,專門用于支持凱麻同城化項目建設。今后,州財政直接超調資金到具體實施項目上,用于啟動和撬動項目加快建設。
圍繞城鄉統籌發展深化新一輪農村綜合改革。在凱里經濟開發區率先開展“三集中、兩置換、一轉化”改革。“三集中”即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農業用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農戶向城鎮或新型社區集中居住;“兩置換、一轉化”即農民以農村住宅置換城鎮住房,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保障,農民身份轉化為城鎮居民身份。統籌城鄉聯動發展,加快凱里城區至下司、爐山至下司、碧波至下司、下司至宣威等主干道路網建設,拉開城市發展新框架,以此推動下司鎮加快建設,進一步擴大城區面積,縮小城鄉差距。制定和完善符合凱里經濟開發區發展實際的失地農民保障政策,逐步推進社會保障由補缺型向全覆蓋轉變。
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加快大學城、科技城、人才城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引進研發企業和高科技項目,引導全州科教資源向凱里經濟開發區聚集,打造全州科教中心。
加快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商貿市場體系建設,規范凱里地區汽車銷售市場,將凱里地區小型汽車銷售經營戶統一規劃集中到凱里經濟開發區經緯國際汽車城。加快旅行社、酒店、賓館等服務設施和現代物流園區、商貿中心建設,加快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接待服務水平,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按照“簡化程序、非禁即入”的原則,積極推進“先證后照”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工商注冊登記改革新路徑。積極推進滬昆高鐵凱里南站、“無水港”等開放載體建設,構筑對外開放平臺。
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城市公園廣場建設,增加城市綠地率。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中小河流治理、水源地保護、節能減排等環保項目實施,嚴格控制源頭污染和二次污染。按照“退二進三”的思路,下決心逐步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組建開發區環境監察大隊,加強環境污染監管。
抓好住房領域改革,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住房、農村危房、扶貧生態移民房等“三房”建設,改善城鄉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條件。積極推進下司古鎮建設,加快體育公園、水上運動中心、游泳館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下司文化體育產業園。
這些政策措施,為凱里經濟開發區提供了前進的動力和改革的方向。該區廣大干部群眾正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開發區這一目標,以凱高線道路、下司新大橋、太陽島大橋、生態移民房、保障性住房、滬昆高鐵凱里南站商務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區、民族醫藥產業園區這“一線、兩橋、兩房、三區”為重點,狠抓招商引智、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等中心工作,集中力量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招商引智的制高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努力實現開發區提速轉型、跨越發展。(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