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設立登記商事主體153戶,注冊資金8.27億元
本網訊 5月10日,記者在凱里經濟開發區工商分局了解到,自今年3月3日啟動商事登記改革以來,該區新登記商事主體出現“井噴”現象,外地投資和民間投資創業熱情被大大激發。截止5月10日,該區共新設立商事登記主體153戶,注冊資金8.27億元,帶動就業915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3%、632.7%和113.8%。
該區工商分局局長唐昌環告訴記者,商事登記主體快速增長的原因在于,商事登記改革讓創業者更容易拿到企業的“準生證”。以往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注冊登記程序,改革后只需一張表格、一門申請、一套材料,就能輕松獲得商事主體資格。特別是涉及到前置審批的,改革后實現“先照后證”,企業可以先在工商部門領到從事經營活動的“身份證”,再到相關審批部門去拿“工作證”,而不必再因繁瑣的前置審批手續使企業“難產”。
與此同時,商事登記改革將注冊資本由實繳制變為認繳制,不再設最低注冊資金,“零首付”也可注冊公司,破除了注冊資本的門檻。
該區商事登記改革啟動儀式當天,安居凱里的安徽客商孫天意,拿著資料趕來申請注冊一家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由于手續準備齊全,短短2個小時,他便通過審核拿到了該區“商改”后第一本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
孫天意說,過去開個店,“前置審批”很麻煩。比如,在工商登記前,先要通過消防、衛生等部門驗收,這樣一來,店面裝修、備貨等環節,需要股東先期墊資,誰出多誰出少很容易發生矛盾。由于工商登記沒出來,股東權益在法律上沒明確,這樣的矛盾往往不好解決。
“現在凱里經濟開發區推行商事登記改革,取消了那些繁瑣的‘前置審批’,允許‘零門檻’開公司。以前,幾個月都申請不到營業執照,如今一天就能搞定!”孫天意在感慨之余,還從家鄉帶來了4戶客商,共注冊2250萬元成立了4家公司,分別經營農作物秸稈、柳條、竹條、藤條收購加工,工藝品銷售,毛皮、羊毛收購,皮革、羊絨紗銷售等,目前已全部投產運營。
商事登記改革后,該區工商部門在登記中對存在特殊情況的企業或個人采取預約服務,提供上門服務,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重點企業、招商引資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實現“當場受理、當場核準、當場發照”,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商改”兩個月來,該區企業設立登記48戶、注冊資金8.1056億元,帶動就業518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08.70%、648.44 % 和157.71%;個體設立登記105戶,注冊資金1116.7萬元,帶動就業397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4.13%、190.81% 和74.89%。(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