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楊秀銀 楊帆 記者周燕玲) 10月12日晚,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研究生教授鄧敏文帶領黎平縣巖洞農民侗族大歌隊100余名“歌手”,登上黎平百姓大舞臺進行專場匯報演出。他們用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向觀眾匯報他們保護和傳承侗文化的成果,贏得觀眾的普遍贊賞。
黎平縣巖洞農民侗族大歌隊是在黎平縣文化部門和黎平縣侗族文化旅游促進會的指導下,由黎平縣巖洞鎮人民政府、巖洞鎮侗族大歌保護基地、巖洞鎮侗族大歌人才培訓基地等籌建的農民侗族大歌藝術團。由巖洞村曾到世界各地參加過演出的村民組成。大歌隊成立后,他們憑借精湛的演唱技藝和淳樸的聲音,曾走出國門,唱響海內外。
此次匯演共演唱男女混合侗族大歌、男聲侗族大歌、公登女聲大歌等十余首侗族大歌,他們用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表現出侗族人民辛勤勞作以及日常生活的狀態,還把侗鄉的好山好水借由演唱描繪出來,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農民侗族大歌隊專場匯演是黎平縣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途徑之一。
黎平縣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處,侗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0﹪,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侗族文化發祥地、侗族原生文化保留地,至今還保存有原汁原味的侗族文化和濃郁古樸的民族風情。在文化的傳承和利用之間,黎平縣探索著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從1998年開始,黎平縣通過開展民族文化進課堂工作,每年從財政轉移支付中安排專門經費,在全縣的中小學里配備專門的教師,編寫特定的教材,安排具體的課時,對中小學生進行廣泛的民族文化教育。目前,全縣25個鄉鎮中小學全部開設了民族文化課。
除此之外還成立侗族文化旅游促進會,實施民族文化傳承人培養、培訓工程,建立了侗族大歌保護基地,組建農民侗族大歌隊,深入開展民間辦節活動,多渠道拓展民族文化的傳承方式。
據悉,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近期,黎平縣還將舉行百村侗族大歌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