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錦屏供電局地處貴州偏遠落后山區,交通不便致使工業少、工業少導致供電量不高;消息接受相對滯后,學習資源稀缺,人才難留,多種因素成了錦屏供電局發展滯后的絆腳石。
然而今年初,南方電網公司首批發布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名單,以錦屏供電局員工楊勝猛命名的“楊勝猛勞模工作室”赫然在列,勞模的出產是模板復制,還是專屬的個性栽培?
50后嚴師“調教”70后新兵
楊勝猛,錦屏供電局一張響亮的名片,多次榮獲“南方電網公司技術能手”“央企技術能手”、“貴州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2001年以一名“農電工”的身份進入了錦屏供電局,起初被分配到平秋供電所抄電表,由于沒接觸到核心的技術業務,楊勝猛主動找到資歷深、技術硬的老師傅歐陽開輝。
歐陽師傅是典型的50后,做事扎實嚴謹,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并固執地相信:“我這個學獸醫的能治好‘電老虎’,你這個70后也能休理它。”
剛剛入職碰到新人、新鮮事難免偷懶,歐陽開輝可看不得。
“勝猛,你沒什么事跟我去巡線……”周末,歐陽開輝也拉著楊勝猛不放,帶他到山上學習事故分析。
到了山上歐陽師傅就開始給楊勝猛洗腦,你看你小時候都是靠松枝照明,現在能有機會在供電工作,要珍惜啊。現在也是養家的年紀了,有時間就多用來學習。不學習,安全怎么來?不學習,技術怎么來?
我們入行的時候,師傅怕我們搶了他的飯碗,學什么都是偷學。我們這行多數是練出來的,你只要多練習、多操作,沒事的。
農村出身的70后楊勝猛還算老實,每天刻苦學習理論知識。歐陽師傅則托很多在外出差的朋友和同事給楊勝猛帶專業書。
楊勝猛所在錦屏供電局自然條件最苦的供電所,娛樂條件有限。沒有搶修車,每次搶修都要爬好幾座山頭。歐陽開輝師傅這么走,楊勝猛就這樣跟……
只要有搶修任務,他都自覺地跟師傅去現場。從不懂到熟練,從歐陽師傅設置的“圈套”中慢慢解脫。
就是這樣一次次嘗試,一次次的積累,歐陽開輝師傅見證著徒弟一步步走向成功。從“抄表員”到“技術能手”,如今再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楊勝猛說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多虧有一個視徒如子的好師傅。
好伙伴是同室操戈再同仇敵愾
“早,6點!又是在新聞中知道昨晚的賽況,內馬爾,牛!真懷念那些年與隊友一起看球賽喝啤酒的日子!”在世界杯期間,胡吉偉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
“隊長,你的微信號被盜了嗎?” 這是56條回復和贊中,胡吉偉影響最深的。
胡吉偉是貴州大學校足球隊的隊長,愛足球入命,現在可以為了保證睡眠,不影響工作,不看足球,朋友們都難以置信。
“他今天的脫胎換骨也是因為他有一個不一樣的師傅。”錦屏供電局人力資源部主任王鋒說。
2011年胡吉偉從貴州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了單位所學專業與崗位“配電運行與檢修”不一致,胡吉偉已對自己空有一身武藝沒處釋放極為不滿。
師從楊勝猛,知道自己的師傅是南網技術能手,胡吉偉也不以為然。事從被安排到平略供電所負責10千伏溪偶線、上地芽變臺抄表。“下雨、沒車、走錯路、掉進田里……”胡吉偉終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一個大學生,讓我來做這個誰都能做的工作,你這是資源浪費,人力資源管理嚴重缺失。”
“明天繼續抄……”
楊勝猛說:“跟一個人親近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站在他的對立面,再同仇敵愾,他一定跟你親。”楊勝猛就按著這套方案繼續磨練小胡,同樣他打破年齡的代溝,把這個90后當成了兄弟,手把手教他。
“我現在境遇不好,我得罪師父了,他給我安排的橫擔實操都是75毫米的,提都提不起,別人都是用63毫米的。”胡吉偉在2011年凱里供電局新員工群里跟同崗位的同事交流。
“責任”是最好的激勵方式
“不是在山上,就是在去山上的路上!早出晚歸的日子,能讓我們堅持和喜悅的也許就只有送電成功的那一刻,彼此之間會心一笑。”胡吉偉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信息。
“自從你當上所長就‘從良’了……”同事羅永貴說這是同事評論中最經典的。
在通過勝任力評價之后,胡吉偉就被任命為啟蒙供電所的所長助理,胡吉偉終于意識到師傅執意讓自己抄表的良苦用心。到了管理崗,胡吉偉想方設法地為啟蒙的服務、供電質量等出謀劃策,在管理上設置了“三角”服務點,解決了大多客戶路費比電費貴的困難。
胡吉偉在同事眼中不再是那個貪玩、任性,而是一個有責任、能吃苦、愛想辦法的好助力。
當胡吉偉在凱里電網“配電運行于檢修”崗位比武中,代表凱里供電局去貴州電網公司比賽時,胡吉偉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楊勝猛師父。
那一刻,楊勝猛覺得自己使的小伎倆成功了。既迎合現在90后的性格特點,不僅讓自己圓滿完成任務,還給單位培養了一個工作的好搭檔。
這一點上是從師父歐陽開輝那傳承的,他們那一輩的人做事扎實、嚴謹,他讓我知道了一個男人養家糊口的擔當,也讓我明白了要相信一個人成長成才最好的方式是讓他有責任。
這只是凱里供電局人才培養的“微模式”,也是可以復制的模式。凱里供電局與縣級供電企業形成上下聯動的人才激勵機制,從掛職干部的年輕化、人才培養的長期跟蹤、省級技術能手年輕化、承辦省級員工勝任力評價工作的試點,進而制定縣級供電企業宣貫執行方案,推動縣級供電企業重視人才培養。截止目前,凱里供電局共有方學智創新工作室、潘武忠勞模工作室、吳才遠工作室,為人才成長提供可借鑒的模式。(祝 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