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3年以來,雷山縣以打造特色養殖業—黑毛香豬產業化養殖為契機,大力開展養殖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提高農民養殖技術水平,使培訓工作在組織上、形式上、培訓上、效果上呈現多、新、實、帶的“四字”特點。
培訓組織呈現“多”字。主要為該縣當地鄉(鎮)政府組織養殖專業戶、養殖農戶的培訓;黔東南黔森綠色生態產業開發實業有限公司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組織的當地規模場、養殖農戶的培訓;該縣畜牧漁業辦組織的大型養殖技術培訓;方祥鄉奇新特種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協會等組織的培訓以及由縣職業技術學校組織的陽光工程培訓等,使全縣農民養殖技術培訓的組織呈現多樣化。
培訓形式呈現“新”字。以雷山縣廣播電視網絡為載體,播放符合該縣香豬等畜牧水產產業發展需要、農民養殖需要的科技節目的同時,該縣還充分利用農家書屋、農村遠程教育、冬春農技大培訓等平臺,采取短、中期培訓、觀看電教片、現場演示等方法,傳授養殖實用技術,讓農民朋友掌握2—3項實用技術。
培訓內容呈現“實”字。2013年來,縣畜牧漁業辦根據省、州和縣香豬產業發展的要求以及實施的2013年香豬產業化項目情況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和措施,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要是邀請省、州專家進行指導,整合專業技術過硬的技術人員組成深入大塘鎮等等5個鄉(鎮)開展香豬產業化實用技術培訓共6期,參加培訓人員達1247人次,發放培訓教材1247份,提高廣大養殖戶的養殖技術、管理水平,并掌握一定的獸醫器械等操作技術,對促進我縣香豬產業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培訓效果呈現“帶”字。該縣充分發揮分布于全縣八個鄉(鎮)農業園區的養殖示范點和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作用,讓他們在香豬產業化培訓中先學一步、先富起來。然后由他們以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加強養殖戶的培訓,帶動附近的養殖戶一起走向致富路。
進入2014年以來,該縣畜牧漁業辦充分利用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契機,積極組織技術骨干,以面對面的方式深入農村一線加強農民養殖技術指導,使該縣群眾在養殖技術上得到更好培訓,為香豬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到2020年實現同步小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潘順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