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工作,不是單單搞對外宣傳,對內宣傳同等重要,對內宣傳應該是對外宣傳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對內宣傳,對外宣傳也搞不好。我們今年的宣傳工作,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內宣,一手抓外宣,特別在對內宣傳上要有突破,我們要把黨的群眾路線和我縣的惠民政策及時傳達到各家各戶,使之達到家喻戶曉,這才是最重要的。”雷山縣宣傳部長韋通賢說。
說起雷山外宣,確實搞得不錯,從2005年到2013年,連續9年被《貴州日報》、《黔東南日報》評為先進單位,僅2011—2014年3月,中央電視臺到該縣直播達28場,央視各頻道播出新聞或專題達131次。
說起雷山內宣,相對外宣就弱了許多。目前雷山縣有線電視網絡僅實現全縣9個鄉鎮全部光纖聯網,電視用戶僅覆蓋13000戶。現已開通有線電視的行政村42個,還有112個行政村沒有開通。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如果老百姓都不及時了解本縣的當日新聞,不及時了解本縣的各種惠民政策,那如何談搞產業調整,搞發展致富,搞摘帽脫貧。所以,我們宣傳部門和電視臺要加大對農村宣傳的力度。”雷山縣宣傳部長韋通賢語重心長地說。
發現了問題,雷山宣傳部說干就干。
創辦手機報覆蓋全縣154個行政村
“哪一種方式更能讓老百姓及時了解本縣資訊?哪一種方式更能解決目前農村宣傳的瓶頸?哪一種方式更能解決目前我縣內宣的短板?”這幾個問題,雷山宣傳部的專題研討就開展了3次。最后達成的一致意見是創辦“雷山手機報”。
2013年3月8日,雷山縣第一期雷山手機報出世了,為全縣154個行政村的婦女和全縣所有機關單位的婦女群眾送去了“三八婦女節”的祝福。
雷山手機報,該縣縣委政府每年拿出6萬元,為農村用戶免費訂購。
“你們是雷山手機報編輯部嗎?感謝你們,我從你們3月15日發的手機報中的‘招工啟事’找到了工作。”丹江鎮王麗梅說。
與此同時,雷山縣委宣傳部為了更方便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和在家的農戶及時了解該縣每日新聞及縣里的各種方針政策,還開通了雷山手機報網絡版。
與時俱進更注重網絡時代下的網絡宣傳
網絡時代的到來,雷山宣傳部與時俱進,在宣傳工作上不落伍。
2009年10月,雷山宣傳部創辦的全縣對內對外宣傳網站——“中國雷山網”上線,上線5年來,總瀏覽量達到了1.03億次。
“我很喜歡中國雷山網,每天都要瀏覽一遍,看看我家鄉的各種新聞。”在廣東佛山打工的21歲李長往說。
在去年的1月1日,雷山縣委宣傳部在開展宣傳“進農村”活動中了解到,有很多農民工想在網上看到雷山電視臺的“每日新聞”。得知這一情況后,雷山縣委宣傳部及時與該縣電視臺聯系,兩家聯合于1月3日在中國雷山網開通“雷山每日新聞”頻道。開通以來,“雷山每日新聞”頻道,每月的瀏覽量在7萬次左右。今年,該縣宣傳部除了繼續完善網絡版“雷山新聞”外,還在繼續深化,就是在打造雷山電視臺的網絡同步版。
搞好了網站,雷山宣傳部還不知足,還開通了雷山官方微博“微雷山”,同時要求所有干部和工作人員開通了個人微博。
目前,“微雷山”粉絲2502人,平均每天發布5條以上微博。值得一提的是,“微雷山”在今年的3月做了一件大好事。
2月11日,雷山宣傳部到麻料、控拜、烏高幾個銀匠村調研,當發現有很多留守兒童的衣服陳舊時,他們在微雷山發了一條捐獻衣物倡議的圖文并茂微博。微博發出后的第二天,就得到浙江寧波“本恩根”慈善發起人潘煥軍的回應。
3月20日,“本恩根”慈善發起人潘煥軍落地雷山分別到麻料、控拜、烏高、橋港4個村對貧困兒童信息進行核實,最后明確了35名兒童每人每年1200元的物資資助,也就是每個季度給每名貧困兒童購買一套衣服和鞋子襪子。在麻料,還給火災受害戶生活補助。
雷山官方微博“微雷山”開通取得了成功,個人開通的微博也不賴。該縣宣傳部外宣辦主任李雪的個人微博,粉絲25萬,月閱讀量30萬次以上,年閱讀量超400萬次,成為黔東南宣傳系統的微博達人。
“我們雷山縣,行政村都通了寬帶,目前村開通寬帶的用戶基本上是村兩委、村醫務室、村小學,農戶也有部分,村里的寬帶接口基本滿足村里農戶的需要,目前的困難是農戶的電腦普及還不是很高,我們下步想辦法擴大農戶用寬帶的覆蓋面。”縣工信局工作人員李林說。
我們的目標是到2016年基本實現有線電視戶戶通無線廣播村村通
“2014年,我縣將投入4360萬元加快小康訊建設,今年的雷山有線電視臺將增加開通10個行政村,增加1000個以上用戶,廣播將覆蓋50個行政村。”雷山縣廣播電視臺負責人李靈說。
目前,雷山縣委政府正在協調雷山縣電視臺、雷山移動公司、雷山聯通公司、雷山電信公司4家整合資源,擴大對農村用戶的各種信號覆蓋。
“現在我們開展的很多工作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開展的宣傳工作老百姓無法在本縣電視臺、廣播電臺、雷山網站等有效平臺了解,造成信息閉塞,所以我們現在的宣傳工作更應該加大對內的宣傳。”雷山宣傳部副部長潘國雄說。
惠民政策宣講團入村竄寨
“不要去建磚房,不要去拆美人靠,老人留下的東西不要去搞破壞,老人留下來的習俗我們要傳承,老人唱的歌不能丟……”這是雷山惠民政策宣講團成員之一金花隊的隊員王鬧里編的宣講苗歌。
有了手機報、網站、電視臺、廣播等現代傳播途經,雷山宣傳部的內宣工作沒有就此停步,他們還成立一支由縣、鄉、村三級人員組成的“雷公山講堂”全職宣講團,全年奔赴在各個村寨。
“雷公山講堂”宣講團,人員15人,匯聚全縣縣、鄉、村三級各行業精英。
“我們的宣講,用老百姓的語言,用老百姓樂意接受的說唱演方式進行,我們確保每場宣傳,老百姓能聽得懂,看得樂,聽得有興趣,聽后有效果。”宣講團成員之一李成杰說。
目前,該宣講團已走進13個村寨。結合全縣工作重點,今年他們宣講的內容側重于“黨的群眾路線、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縣里的產業發展、扶貧方針、相關法律法規等。”
“他們講得可以,用唱苗歌來搞,用舞蹈來演,用圖片、投影來表現,各種各樣方式,我們來聽課的人都不打瞌睡。”控拜村穆你印說。
第一季度外宣上稿同比增長15%
搞好了內宣,雷山的外宣工作也不放松,反而在縣委政府給的指標任務里,自我加壓20%。
截至3月27日,雷山上中央電視臺19次,特別是今年的春節,雷山與中央電視臺聯手,在西江苗寨舉行“苗寨過大年”直播,在1月29日到2月1日,前后共直播10場,插播4場。在《當代貴州》上稿3篇,《貴州日報》上稿49篇,《黔東南日報》上稿73篇,成功與中央電視臺大型500人訪談節目《鄉約》舉辦了“東坡鵲橋會雷山會”,成功引進江蘇衛視《花樣年華》欄目到該縣烏冬村拍攝為期一個月的雷山專場,還在積極與湖南衛視《爸爸去哪里》對接,爭取《爸爸去哪里》走進雷山。從該縣外宣辦統計的外宣上稿目錄上看到,今年第一季度,雷山外宣上稿同比增長15%。
“我們作為宣傳部門,我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提高全縣的內宣外宣上稿率。”雷山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連忠說。(李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