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帶組織幫指導,促領導核心過得硬。在調查摸底、深入分析確定17個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基礎上,制定“一組織一對策”整治方案,按照“1+1”幫帶的思路,督促上級黨委為每個軟弱渙散的黨組織選派了1名黨建指導員。采取州、縣、鄉三級聯動掛幫指導的方式,縣級由一名副縣級領導掛幫指導、鄉級由一名副科級以上領導掛幫,實現17個(農村、社區)軟弱渙散黨組織的聯系指導全覆蓋。目前,州級領導到點指導整頓工作3人次;縣領導到點指導整頓工作27人次;鄉鎮領導到點指導整頓工作54人次,駐村工作組指導134人次。全程指導抓班子學習、陣地改造、制度建設、黨內活動,在建強班子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強化抓學習提認識,促思想認識站得高。依托現代遠程教育全覆蓋網絡,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契機,采取集中學習、上級黨組織書記上黨課、黨建指導員領學、開展研討交流、觀看視頻課件等形式,集中組織軟弱渙散黨組織的班子成員、全體黨員,認真學習《黨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關教材,著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保持思想上先進。同時聯合縣委黨校、縣職校、腳堯黨員短期教育培訓基地開展2期300余人次村干部教育培訓,有效提升了村干部思想素質和履職能力。
強化解難題辦實事,促服務職能跟得上。指導各黨組織先學先查先改,對照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六有”目標,深入查擺出部分班子成員為民服務意識和能力不強、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等六大問題,并做到整改內容、措施、目標要求、時限、責任人“五明確”,有力推動了問題解決。通過建立村級群眾工作室,設立征求意見箱,明確村干部與駐村干部輪流值班,深入群眾家中走訪調查等方式。全縣17個軟弱渙散村居群眾工作室共接待126人次,夜訪農戶176戶,收集群眾生活、產業困難意見135條,梳通群眾疑惑問題170余個,為群眾辦理好事實事90余件。同時積極引導村級租賃集體門面、土地、發展鄉村旅游等方式,竭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目前,該縣成立7個農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達838萬元,成立2個村級互助社,財政幫扶60萬元。
強化建機制增活力,促運行效能落得實。針對各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普遍存在的黨內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實不到位、民主管理混亂等問題,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上級黨委和黨建掛幫指導員的督促指導作用,健全和充實村級紀檢員,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形成以“村黨支部為主導、村級紀檢員為核心、村務監督委員會為保障”的民主管理機制,有效提高村務財務公開透明度,確保村級管理民主。幫助助健全了17個軟弱渙散黨組織“三會一課三教”、黨員發展、黨務財務定期公開、重要事項決策征詢群眾意見等制度。并對制度執行不力的班子成員、聯系服務群眾不夠積極主動的黨員進行談話提醒,對“三會一課”制度堅持不夠好的,由上級黨委給予通報批評,還在全縣推廣了達地鄉村民自治管理“流動紅旗”調解制度,切實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王雪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