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仲夏,行走在雷公山腹地,茶香四溢,吊腳樓依山傍水,處處仿佛皆是清明河上圖。到過雷山的客人都驚嘆這里的生態環境美,這里的百姓幸福指數高,就連國際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剛踏進雷山時就脫口而出:“用美麗回答一切! ”
生態美 森林覆蓋率達72%
雷山處于國家級森林公園雷公山的核心區,雷公山有原始森林71萬畝,是高密度的負氧離子區,每厘方米空氣中含負氧離子高達5.26萬個,比一般城市多1600倍以上,是一座龐大的天然氧吧。
該縣通過植樹造林、天保工程的實施,自然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保護,完成公益林建設1.84萬畝、退耕還林資源保護工程0.52萬畝和防護林工程0.16萬畝,推廣沼氣池6000余口,有效緩解了森林保護與林區內群眾生產生活用柴火作燃能的矛盾,森林覆蓋率達72%,生態之美占據天時地利。
產業美 茶旅經濟助民富
良好的生態孕育古樸濃郁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擁有世界第一苗寨西江千戶苗寨,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郎德苗寨,銀飾之村麻料等100多個多元化苗族村寨,還有苗年、鼓藏節等1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些誘人的資源優勢,成為開啟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今年一季度,該縣接待游客99.6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為6.85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9.68%和31.30%。現在,該縣直接從事旅游行業人數達6000多人,帶動5.5萬農民脫貧致富。
該縣積極發展茶葉、果樹、中藥材、林下雞等特色經濟,建成優質茶葉12.7萬畝、果樹4萬畝、中藥材1.3萬畝、無公害蔬菜2.9萬畝,去年僅茶葉這項,實現綜合產值達7.7億元,農民來自茶葉的收入達1500元,這些綠色產業既綠了荒山保護生態,還帶動農民創業造福一方百姓。
居住美 吊腳樓依山傍水
層巒疊嶂的吊腳樓、清澈明凈的小河、青瓦翹角的風雨橋,西江鎮干榮苗寨一幅幅美景,忙壞了眾多游客,他們又拍照又發微信……
人們常說,衡量一個村寨漂不漂亮,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環境。富裕起來的雷山農民,把精力投放在改善居住環境上,利用危房改造項目和精準扶貧項目,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做夢都沒有想到還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房子,還開個農家樂就能有不錯的收入。”丹江鎮固魯村67歲的李大爺樂得合不攏嘴。
兩年來,該縣投入4000余萬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上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02萬戶,惠及群眾4萬余人。
農村昔日的茅草房、木皮屋已被古香古色的吊腳樓所取代,村寨泥巴路變成水泥路,農家庭院里鳥語花香,寨寨建起了文化娛樂場所,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榜樣美 道德之城聚能量
“我是一名普通的郵政投遞員,24年來,我用心經營著這份職業,投遞230噸的郵件、行程32萬里,無一起投訴……”在行業道德講堂上,今年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雷山縣郵遞員任永鋒正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幾次被雷鳴般的掌聲打斷。
連日來,來自把人類不能生存的救濟村變成聞名的“小康村”的全國勞模——腳堯村原支部書記吳秀忠,30年來默默守護在西江千戶苗寨的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 ——西江派出所民警楊啟明,厚德行醫、助人為樂的最美雷山人——望豐鄉公統村苗醫王增世……等等,紛紛登上“道德講堂”,講述身邊的故事,感動著每一個人,時刻激勵著雷山人民向善向美。
雷山借助榜樣美資源,打造“道德之城”,塑造群像豐碑,傳遞道德力量。該縣圍繞“文明禮儀”、“誠信”、“和睦”、“友善”等四個主題,根據人群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開設道德講堂,引導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今年以來,該縣通過唱歌曲、學模范、誦經典、送吉祥等形式多樣開展“道德講堂”208場,參加人數達44624人。(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