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黔東南州中級法院派出駐村干部8名,幫扶8個行政村,為村民辦實事120余件,直接和間接給當地帶來了1000萬元以上的幫扶資金和項目。如今,“駐村幫扶就要辦實事”已成為駐村干部的“座佑銘”和行動指南。
帶頭修路解難題
天柱縣社學鄉林山村是黔東南州法院的重點幫扶村,長期以來,林山村由于山高路陡,彎急路面差,群眾出行只能靠繞道渡馬鄉才能勉強通行,繞行路程達20公里。群眾出行難問題一直是困繞該村群眾最現實、最根本、最迫切的問題,也是影響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
2013年,以干警楊寧為組長的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來到林山村,看到肩挑背馱仍然是林山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主要方式,工作組看在眼里、急在心頭,黔東南州中院領導也多次深入該村走訪調研,強調“要致富、先修路”,為此,駐村幫扶組四處奔走,積極落實項目資金。同年11月3日,一條長達16公里,投資1005萬元的通村公路正式開工建設,預示著該村1200人出行難和農用物資運輸難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三道防線”化糾紛
運用法律知識,構建和諧鄉村、實現同步小康,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成為該院駐村工作的又一特色。
駐村干部吳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結合駐村工作經驗,提出了村、鄉、法庭訴前三道調解防線化糾紛的工作思路,將村級人民調解、鄉鎮行政調解、法院訴前司法調解相銜接,層層管理,形成合力,促使天柱縣農村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鄉鎮,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當地、化解在萌芽狀態。
該工作思路受到天柱縣領導的肯定和重視,“三道防線”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方法在該縣推廣。作為開展“三道防線”試點工作的渡馬鄉,12個行政村有11個村無訴訟案件,9個村無矛盾上交,鄉村二級排查出的59起矛盾糾紛成功調解57起,正在調處2起,調解成功率達97%,同時,還成功化解了5起多年多次赴省進京的信訪老案,實現了刑事案件發案率降低、上訪案件零發生的目標。
幫扶、宣講促發展
駐村干部切實抓好“幫扶防輟學”活動的落實,深入幫扶村進行調查了解,為天柱縣社學鄉、渡馬鄉8個幫扶村的29名困難學生每人送上了200元的助學金。認真做好計生特困戶的資助,為10戶計生特困戶分別給予600元共計6000元救助。同時,駐村干部結合實際,進行了詳實的村情調研,幫助村民結合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制定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科學發展近期及遠景規劃,為幫扶村籌集幫扶資金30萬余元。
駐村期間,駐村干部積極宣講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等會議精神和各項方針政策,讓廣大農民群眾及時、準確了解目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以及未來5年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做到政策清,目標明,干勁足。深入農戶,向農民宣傳國家、省、州、縣的惠農政策,鼓勵群眾安心抓好生產生活,鼓勵農民開拓進取、積極創業,奮力趕超,力爭實現同步小康。(潘本發 記者 陳正蓮 )
上一篇 :貴州省“單獨兩孩”政策最早3月落地
下一篇 :黔東南:州級公務員不再面向社會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