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旺季以來,大量商包、電商小包以及普通郵包一波接一波持續涌入,將黔東南州郵政局郵件處理中心生產處理場地變成了郵件的海洋。與往年相比,此次郵運旺季來得早、來得猛、來得快,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打響了。
精心組織
根據今年季節性郵件、經濟快遞、物流增長迅猛的特點,早在旺季初期,黔東南州郵政局就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郵運工作,加強對旺季生產的組織領導,擬訂郵件疏運應急預案,應對郵件高峰,保證全網郵運工作安全、暢通、有序進行。州局領導多次親臨作業現場,指導郵件疏運工作。
1月14日晚,馬軍局長、吳鴻雁副局長又一次來到作業現場,向奮戰在一線的轉運、分揀職工表示親切的慰問,鼓勵職工們發揚“能打仗、打勝仗”的精神,激戰旺季,為郵政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局領導察看了作業現場,要求郵件處理中心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旺季生產零事故發生。要關心職工的生產生活情況,做好后勤支撐工作,保證上夜班的職工能喝上熱開水,吃上熱飯,吃得好吃得滿意,要將下夜班職工安全送回家,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激戰現場
走進郵件處理中心,墻上“流程優化,精細管理”、“保安全、保質量、保時限、保暢通”等標語格外醒目。大門外,幾輛裝載郵件的集裝車輛一字排開正在卸貨,職工們高昂的士氣、搶卸郵件的場景給這陰冷的空氣透出濃濃的暖意。
寬敞明亮的處理中心作業現場,郵件堆積如山,但井然有序,亮黃色的線條將現場劃分出轉運、分揀、報刊等作業區域,電子屏滾動發布郵件基本情況、發運方向等即時信息。
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新任郵件處理中心主任陳才能拖著郵袋走了過來,說:“這幾天郵件井噴了,大件郵包特別多,轉運班的同志們很辛苦。這不,帶著應急分隊來增援了。”說完,又忙著招呼職工們堆放郵袋。
轉運班班長劉偉介紹,轉運班共18人,分兩班輪流作業。旺季以來,進口郵件集裝車輛由平常的二十余臺(次)增至三十多臺(次),出口車輛增至十臺(次)。現在臨近春節,外出務工人員回流以及學生放寒假,安全而低廉的郵資促使包裹大量流入。同時,隨著網購的發展,電商小包也蜂擁而入,有時到凌晨四、五時裝卸、分揀才能完成,保證次日一早準時出車發運。
在保障郵件內部處理通暢的同時,州局對駕押人員開展冬季行車安全培訓,配備防凍液、防滑鏈等冬季行車用品、用具,保障旺季生產行車安全。
優化流程
面對海量的郵件,如何發揮有限的場地、人力、設備,安全、準確、及時地完成郵件疏運任務,黔東南州郵政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早在旺季來臨前,該局制訂了旺季生產方案,提前部署,調整作業組織、加強現場指揮調度,延長作業時長等各種措施,確保生產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落實郵運制度,執行“人等車到、車到隨卸、裝卸及時”的郵運原則,做好廣大職工的思想工作,激發職工旺季生產的干勁和奉獻精神。同時抽調業務技能強、身體素質好的員工組成應急小分隊,應對突發情況,隨時增援,確保郵件不積壓。
為優化生產現場管理,該局推行“分揀前置”,優化操作流程,將分散于各縣局的分揀作業整合到州局。實行“大平面”作業,進口郵件直接由州局分揀封發到鄉鎮,減少縣級處理郵件環節。實現對全州各類進口郵件內部處理環節集中管控,提高分揀效率,減少分揀封發的差錯率。立足于大平面作業要求,特別是滿足“電商小包”、經濟快遞等業務迅猛發展以及歲末年初普包驟增的需要,科學地對生產場地進行規劃,合理劃分作業區域,保證郵件內部處理作業通暢。
日夜奮戰
1月17日零時剛過,喧鬧的城市慢慢歸于平靜,大街上,寒氣逼人。郵件處理中心,燈火通明。生產作業區,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兩臺滿載郵件的干線汽車旁,十幾名轉運人員忙碌的裝卸郵件。轉運班長余正和介紹說:“凱里取消火車郵運后,全州郵件全部通過干線汽車進行運輸。進入年末以來,郵件量特別是包裹大增,為了不讓郵件積壓,工作壓力相當大。職工們室內室外穿梭作業,裝卸一車郵件后,都是汗流浹背,停下來休息一下,被冷風一吹,濕涼的衣服貼在背上還沒暖干,下一輪激戰又開始了。”
分揀作業區的工作臺前,轉運班送過來的郵袋堆積如山,工作人員熟練的開袋、掃描、打單、封裝。分揀班班長羅麗笑著說:“今晚的郵件還不算最多,最多的一夜,分揀到凌晨6時才完成。那天郵件太多,轉運推來的郵袋越堆越高,中途突然發現郵袋已將工作臺和人團團包圍起來了,上洗手間都要爬著出去。”
據悉, 1月1日至15日短短半個月,該局共迎來集裝郵車538臺(次),裝卸郵袋近18萬袋,日均裝卸一萬余袋,其中14日達16020袋,創歷史新高。由于早安排,早部署,早籌劃,自旺季生產以來,生產作業情況良好,無郵件積壓延誤現象。預計郵包旺季持續到二月底,該局領導表示,全局員工已做好準備迎接春節期間的郵件高峰,將合理安排人員和處理流程,確保無郵件積壓延誤。
應對旺季生產,黔東南郵政干部職工激戰未酣……( 陳煥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