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鳥先飛”需努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些俗語都意在形容當今家長對孩子們的嚴格要求和大力培養。針對目前社會的“課外培訓火熱”的現象,近日,記者走訪了凱里市眾多課外培訓班。某外語輔導中心的潘潔老師,根據自身的教育經驗和培養理念,提醒家長,“培訓熱”也需要“冷”思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對人的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意識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已經刻不容緩,因此,將孩子送往各種各樣的課外培訓班,使其擁有一技之長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潘潔老師自己也開辦有多門外語培訓班,從2013年夏天舉辦開始,就有許多家長帶著小孩上門咨詢開課時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每一位前來報名參加課外班家長的心理,甚至有的小孩,已經開始形成不上補習班,就感覺心里不踏實的模式,這和家長的諄諄教誨定然離不開關系。
課外班是一種豐富孩子認知的方式
課外培訓,已經成為教育界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它從一定程度上適時補充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但也因其“瘋長”的態勢,引來各種爭議。
課外培訓并非能將人塑造成“藝術家”,但作為一種豐富學生認知的一種方式,在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層次感地,塑造起相應的認知結構和知識構架。
家長需遵循孩子的興趣
針對目前家長熱衷把孩子送進各種培訓班的現象,記者認為,家長盲目地將孩子送進培訓班,事實上是一種把孩子當成“產品”的做法,想通過各種形式,對孩子進行包裝。而作為家長、作為培訓機構,對學生培訓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孩子今后選擇所培訓的專業,而是讓學生的認知更加協調、全面,不要讓其性格、愛好及知識結構上都存在漏洞。
如果孩子對某一方面并不敏感,那么就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對這一方面“補充營養”,讓其在早期學習和認知中,不會有所偏漏和缺失。而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恰好具有特別的興趣,那么,更應該遵循其興趣,讓其在這一方面得到更深入的發展。培訓本就是一種遵循孩子興趣、培養孩子興趣的一種輔助性工具,而作為培訓機構,事實上是沒“學生不喜歡”之說,只有“做不到讓孩子喜歡的老師”,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拓展思索
人的敏感度,雖有天生的強弱,但通過后期的培養,是可以彌補的。而培訓,可以通過多樣的方式來彌補孩子某些天生的缺憾。但不管是人的認知還是成長過程,都需遵從一定的規律,培訓機構只作為一種“補充營養”的方式,讓孩子更健全地接受知識,而并非能將孩子培養成“藝術家”,所以,在如今“熱”培訓的環境下,家長仍需遵從孩子的興趣,遵從“物極必反”的道理,而老師更不能以“強行生產產品”的方式,把某些知識強加于孩子。(唐云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