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主辦的“2014年2月份中國好人榜”候選人投票評選活動在中國文明網發布,經中共雷山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推薦該縣的苗族農民“草鞋記者”張希才,被列為“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類候選人。
圖為張希才采訪后回家加班整理稿件
連日來,雷山縣廣大干部群眾在業余時間紛紛為張希才老人投票,同時,省內外許多網民、網友在個人網頁、微博、微信及各類QQ群刊文、轉載、評論苗族農民張希才“草鞋記者”的傳奇人生。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轉載量突破10萬余條次。
2月11日,筆者深入雷山縣黃里村采訪這位被譽為“雷公山下的草鞋記者”。
張希才是個沒有進過校門的苗族農民,由于愛好業余新聞寫作,人們都叫他“草鞋記者”。
有人問他:你沒進過學校,為何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他這樣回答:因解放前父親被抓壯丁一去不復返,姐弟三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熬到解放。全國解放后,他已是十來多歲了,因家里無勞力,作為長子,母親只好讓弟弟去讀書,所以他沒有機會讀書。直到1953年和1958年,大搞掃盲運動時,他才有機會進夜校掃盲。
說是掃盲,其實只上了一個星期的夜校,張希才從小聰慧,短暫學習時光讓他學到不少知識、認識了許多漢字,因此他的老師才給他取名為“希才”,張希才憑著對知識的渴求,硬是一字一句地刻苦學習,經過數十載的積累,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苗鄉“土記者”,被多家新聞單位聘為通訊員和特約記者。
“草鞋記者”張希才,1985年開始從事業余新聞寫作,截至目前,30年來他共采寫稿件6018篇,被《人民日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陽晚報》、《黔東南日報》,中央、貴州人民廣播電臺等報刊、電臺30多家新聞單位采用5753篇,用稿率達95.6%。同時,他發表在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文明網、金黔在線等省內外多家媒體網絡的新聞稿件不計其數。
今年已75歲高齡的張希才老人,應該“退休”了,但仍然向省內外各大報刊、網絡等媒體投稿,為宣傳和美雷山奉獻余熱。他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只要我還有一分力,就發一分光,當好黨委的參謀和農民的信息員是應盡的職責,爭取寫出更多更好的稿件,為黨的新聞事業作出貢獻。”(李應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