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半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真摯地表達了兒女對父母的感激和眷念,同時也流露出人們對時光飛逝的無盡惆悵與無奈。
而“時間都去哪兒了“也成為當下社會的熱門詞匯,不少人都在反思“我的時間都哪兒去了”?
特崗教師的時間哪兒去了
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放棄繁華的都市而選擇雞犬相聞交通不便的小山村;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拿著比同等人低一倍的工資卻要教孩子們兩門課;有那么一群人,三年合同到期后又開始迷失在就業的旅途中。他們就是特崗教師,也被成為現代版的“知青下鄉”。
作為特崗教師隊伍中的一員,小張也在反省時間到哪兒去了。2013年從貴州民族大學畢業后,來自三穗縣的她選擇去安順市關嶺的一個村小做一名特崗教師。小張告訴記者當初她本可以進一家縣級電視臺工作,但因種種原因而選擇了特崗。
而她說的種種原因中的其中一個就是“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最了解農村孩子的需要”。在那所100多人的村小,小張既教語文又教數學,有時也擔任音樂老師的職務。
“我每天的時間都和孩子們打交道,不上課的時候,我會給幾個孩子做補習”,小張說她教的四年級學生中還有很多學生連拼音都不會寫,感覺有些心酸。
而在下課之余,小張會給那些孩子們拍照,小張覺得她們很可愛。小張告訴記者,有一次她的眼睛發炎腫了起來請假沒去上課,當時那些孩子以為老師要離開不要她們了,班上許多孩子沒去上課而跑她住的教室窗臺前偷偷的看她。
“想想人在青春時期,又能有幾個三年呢?不過,我會好好利用好這三年時間”小張說。
以往的大學時光都哪兒了
“大一忙社團、大二看各種電視劇、大三大四看電影備戰考研”,這是已從大學畢業近半年的劉小琴回望大學的時間都去哪兒的回答。現在在貴陽一家公司上班的她每天面對朝九晚五的生活卻感嘆了起來:真不知道我自己一天在干什么,時間灰溜溜的就沒了!
她告訴記者,大學那會是個電視迷,韓劇、美劇、英劇都愛看,但卻不太喜歡看國產劇。“幸虧我大三下學期準備考研,不然我的大學生涯就像一灘爛泥”,然而,備戰了近6個月,她還是與西南大學的研究生無緣。
“我真的希望上了大學的各位,不要再像我那樣整天呆在寢室看電視劇,應該多去圖書館看些書,不管是哪類書籍,獲得的東西都比玩電腦看電視劇強”,在QQ聊天采訪時,小琴不停地向記者強調。
而在未來的一年,小琴似乎已規劃好了時間。她告訴記者,自己今年將準備2015年的研究生考試。“ 趁著之前復習的沒完全忘記之時,加上現在工作不太滿意,好好復習再考一次吧”!
公務員的時間哪兒去了
“每天在擦桌子時證明我還活著”,在2013年年末之時一位公務員在自己的微博里寫道!近年,公務員這一職業飽受詬病,有人說它像一座“圍城”里面的人天天埋怨著各種不是也沒見著幾個能走出來,而外面的幾百萬人也拼命地往里鉆!
來自天柱縣的龍某是一名基層公務員,他告訴記者,自己一般的時間寫材料,一般的時間下村!2012年大學畢業的他在家閑置近一年時間,準備貴州省各地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那一年光是各種考試的報名費我就花了兩千來塊”。
在進入鄉政府工作后,龍某告訴記者,平時上班就是在辦公室收發各類文件,或者給領導寫講話稿。有領導來視察的時候會加班加點的寫材料,其中年末是最繁忙的時候。當單位沒有其他事的時候,他會騎一輛摩托車去鄉里管轄的村子里走訪,發放各種宣傳單或者手冊之類的!
“你要問我時間都哪兒去了,說老實話真的答不上來,從上大學到現在近6年時間像做夢一樣,一晃就過去了”,龍某感嘆著!
而在未來,龍某說盡自己所能做好本職工作,“其實基層公務員并不是那么的好當”!
老年人的時間哪去了
早上6點起床,中午1小時的午睡,晚上10睡覺,家住凱里火車站附近的李姓夫婦每天的生活很規律,而跳舞、遛狗、做飯、睡覺則是二老每天的生活。
而住在三穗縣某農村的60歲吳阿婆每天的生活則是圍著孫子孫女轉,吳阿婆的兩個兒子去年在家里修完新房子后,就去了浙江一帶打工,并留下2個孫子和一個孫女讓其照顧,吳阿婆每天的任務和時間就是照顧三個孩子的生活起居!
據了解,像吳阿婆這樣在家照顧小孩的老人在當地不在少數,村里的青年人都在外打工,就剩老人和小孩在家生活!(記者 周燕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