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習近平來到他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河南蘭考縣。在焦裕祿民心熱線,習近平仔細詢問熱線服務群眾的情況,翻看督辦材料。他反復叮囑工作人員說,要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提高辦事效率。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3月18日 人民網)
在全國上下正緊鑼密鼓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是對黨員干部在新形勢下牢記宗旨、為民服務的殷切期望,更敲響了“民意”警鐘。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基層群眾普遍反映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作風轉變較大,能夠真正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然而,習總書記概括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四風”問題,如市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存在的9個方面主要問題,市縣直屬單位4個方面問題,執法監管部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5個方面問題,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其他基層組織7個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折射出黨員干部在執政為民中存在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群眾深惡痛絕,使民意大打折扣,需黨員干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大刀闊斧地把問題解決好,切實讓群眾感到變化、得到實惠。
需在自覺服務中夯實“民意基礎”。權力就是責任,干部就是公仆,領導就是服務。服務意識,源自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是對黨員干部第一位的要求。黨員干部為民服務,首先要在思想認識上真正解決好“相信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把群眾利益看得比天還大,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看得比泰山還重,腳踏實地為黨做事,真心誠意為民服務。要堅持以人為本,心中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積極主動地貼近基層、貼近群眾,不斷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增強服務的內生動力,以為民服務的實效著力打牢民意基礎。
需在創新方式中加重“民意砝碼”。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黨員干部要創新服務方式,堅持從群眾的愿望期盼中找準服務定位,做到基層需要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立足本職做什么;堅持從群眾的創新創造中發現服務方向,像對父母那樣善待他們、像對親人一樣為他們服務,把感恩之心轉化為利民惠民的實際行動;堅持把真實、務實、實效作為“生命線”,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及時把黨的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使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把為民服務的評判權交給群眾,以“民意砝碼”稱量服務實效,執政方能如魚得水、一呼百應,群眾才能恭之敬之、服之從之。
需在轉變作風中增加“民意含量”。為民服務,需以崗位服務為原點,履職盡責是關鍵。從此“原點”出發,急群眾之所急,主動上門服務、優化公共服務、推進陽光服務就會綱舉目張、水到渠成。各部門各單位與群眾的接觸面不盡相同,民生工作的切入點各有側重,但不斷優化對群眾的服務,則是共同的工作重心。職責之重即是改進作風的動力所在,各部門各單位務必要找準除“四風”的發力點,即知即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改就改好,在轉變作風中增加民意含量,在為民服務中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
“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自覺服務、創新方式、轉變作風的“綠色通道”越寬闊、越通暢,為民服務的成效就會越好,群眾的幸福指數才會越高,美麗中國夢定能早日實現。(許安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