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唐云芳)近日,記者發現在凱里市大十字中心地段郵政大樓門前,經常有兩個中年男子擺攤為行人現場“掏耳屎”。記者觀察,有一部分市民都愿意上前掏耳屎,但是掏出的耳屎很奇怪。帶著疑問,記者詢問了劍河縣醫院的耳鼻喉科張醫生,張醫生表示,大家請注意別上當,耳屎并不需要掏取。
在現場,記者發現一位家住凱里市州醫院附近的老人家,今年已經快70歲。當日,老人家上街閑逛,正巧遇見中年男子擺攤,老先生聽中年男子說可以免費檢查耳道、掏耳屎,便讓對方檢查。對方說,老先生耳朵內有黑色硬塊的耳屎,要盡快取出,否則會出現頭暈、耳鳴等不良反應,嚴重的會造成耳聾。
記者觀察到,該兩名中年男子并沒有穿白大褂,頭上戴著一小面反光鏡,攤上擺著一粒粒黑褐色的東西向路人介紹是掏出來的耳屎。
老先生開始并不相信,但對方拿出一個專門掏耳屎的儀器輕輕碰了一下,老先生覺得似乎真的有感覺,于是便同意讓他掏耳朵。接著,中年男子就讓他緊閉嘴巴、捏住鼻子用力呼氣。接著,中年男子將儀器中伸進耳朵眼里,不一會兒,一塊小指甲蓋大小的黑褐色顆粒被掏出,整個過程不到兩分鐘。
“掏耳朵的錢是事先說好的,而且沒有標準,我掏了這一小坨就花了600塊!”老先生說。
據了解,實際上,那些取出的所謂耳屎,是事先準備好的“道具”。老年人耳聾、耳背,聽不清楚聲音,擔心耳朵就此失聰,有很多人在現場都禁不住勸說,變成心甘情愿花錢掏耳朵。
劍河縣醫院耳鼻喉科張醫生說:“耳屎的學名叫“耵聹”,是耳朵里的分泌物,其功能主要是防止異物侵入鼓膜,只不過因為附著灰塵等物質呈現黑褐色。這些人利用中老年朋友的常識盲區,硬說耵聹是有害物質堆積形成的,會導致耳鳴耳聾。而且正常情況下,耵聹分泌量少,大多為白色、淺黃色或黑褐色,不需要掏取。如果分泌油脂多或是耳道狹窄不易排出,建議大家到正規醫院掏取。”
在過去,街邊經常可以看到“掏耳朵”等行當,現如今,這樣的行當可不多見了。據記者了解發現,這其實是個騙局。如果發現有耵聆栓塞,特別是耳道進水后,耵聆脹大引起耳悶、聽力減退甚至耳痛時,應該請專科醫生處理,千萬不要亂掏,以免引起耳道發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