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著名鄉土作家肖春良,同時還擔任該縣江古鄉螞塘村的支部書記。2007年,他率先推出“土地流轉”的模式,讓土地朝集中成片的方向流轉,建起了兩大煙草園區,不僅帶富了當地煙民,甚至還帶動了留守老人就業。
A
上任就“送禮”帶領鄉親修水塘
近日,記者來到鎮遠縣江古鄉螞塘村,采訪肖春良。
肖春良1970年入伍,在新疆的一次戰斗中雙眼受傷,一只完全失明,一只剩下0.2的視力。
退伍回鄉后,肖春良走上了作家之路,由于熱心公益事業,1989年當選為村支書之后,為家鄉人民做了很多事。
江古是一個缺水的地方,肖春良走馬上任,決定送給鄉親們一份大禮,就是修水庫。當時國家沒有太多的資金,縣里面一些單位認為老肖的想法過于大膽。但是他毫不氣餒,不斷往返于州、縣水利部門之間。最終,螞塘村肖家溪、大溪溝、生屯三個小型水庫項目得以立項并開建。
“那時主要是給物資,然后由我們投工投勞修建。”肖春良說。修水庫那年,江古遭遇大旱,許多村民家沒有糧食了,大家沒有心思投勞修水庫。肖春良發現情況不妙,去上級申請救濟糧,穩住大伙,水庫項目才得以順利實施。
三個小水庫修建好之后,肖春良又帶著大家開挖水渠,把水直接引到了田間地頭,螞塘村從此結束了靠“望天水”的歷史,村民們在很短的時間就越過了溫飽線。
B
大膽推行土地流轉建起煙草示范園
肖春良經過多次的調研發現,螞塘村最好的發展出路就是種植烤煙。
那一年,州里面要在
全州范圍內發展打造一些烤煙基地,促農增收。肖春良聽到消息,大為振奮,他跑縣里、跑州里,希望將其中一個烤煙基地,落戶在螞塘村。
項目很快就有了消息,可以落戶螞塘村,但烤煙基地必須連片,群眾的思想工作由肖春良來做,如果做不通,項目撤走。有關部門給肖春良的時間只有一個月。
肖春良覺得一個月太久,他立下“軍令狀”,只需要一個星期。果然一個星期之后,他就交出滿意的答卷。項目很快落地,就是現在的桐子榜現代煙草示范園,它占地面積600畝,連片發展。
群眾的意見難得統一,肖春良是如何做的呢?這不得不提及他率先推行的“土地流轉”政策。
他推出了三種土地流轉的方式,第一種就是“互換耕種”,有的村民不種煙,但在園區范圍內有耕地,有的村民很想種煙,但在園區內沒有土地,這樣,肖春良和“村兩委”就在中間“做媒”,讓他們之間進行土地互換;第二種就是有償流轉,一些有土地的村民不種煙,村里就訂出價格,將土地流轉出來,價格由老百姓自己定,田年120元/畝,土年80元/畝,流轉出來的土地,全部種煙。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代辦流轉”,有的村民舉家外出打工,村里將其土地收回來,租給別人種植烤煙,租金最終會全數返還給外出打工的“地主”。
這是2007年的事情,這樣的政策在縣里、州里,都從未實施過,肖春良說他是“摸著石頭過河”。國家發下文件提出搞土地流轉,是在2009年的一號文件中。“我的土地流轉實踐,比國家正式提出早了2年。”肖春良說,當時他也是大著膽子進行的,還有人擔心他會犯錯誤。
桐子榜現代煙草示范園積累了經驗,肖春良又用同樣的辦法建起了岔路現代煙草示范園。
C
七旬留守老人喜進煙草園“打工”
打造兩大園區,除了壯大集體經濟,富裕村民之外,肖春良還有著更深遠的想法。
現在的鄉村外出打工的人很多,留下了婦女、兒童和老人,螞塘村也是這樣,附近的村寨更是如此,肖春良把這些群體概括為“386199”部隊。
隨著園區的發展壯大,需要的勞動力是越來越多,肖春良廣泛吸收勞動力進入園區打工,當地的婦女和老人有了用武之地。
“我們村里一些七十多歲的老人,僅僅是選煙(就是將統一品級的煙草選好捆綁在一起)一項,短短幾個月就會有上萬元的收入。”肖春良說。
據了解,螞塘村70多歲的農婦舒發英在園區還沒建起來時,就是在家帶孫子、做飯。園區建立之后,她聽說需要大量勞動力選煙,便去試一試,結果嘗到了甜頭。“我年輕時,幾年都找不到一萬元,現在老來有福,竟然還能掙錢。”舒發英說。
據了解,由于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勞動力需求量大,一些在外打工的壯年男子返回家鄉,進入園區工作,不僅能照顧家小,收入還不比在外打工低。
D
作家村長百忙中佳作不斷
據了解,多年來,肖春良陸續創作了長篇小說《女人萬歲》、中短篇小說集《清明》、詩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散文集《江古·母親》、《往事悠悠》等,其中短篇小說《惶感》、《清明》,中篇小說《兒子的電話》,長篇小說《女人萬歲》,詩歌《三星曲》、《犁田》,散文《七星北斗拱照下的肖家大院》、《神秘古城懸幡嶺》、《江古天書龍寫字》等著作在省內外都有較大影響。
目前,肖春良在創作一部叫《土地歡歌》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從開始創作到現在,已有好幾年了,因為村里的事情太多,還沒完成。
肖春良說,當村支書很忙,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創作,但總體上來講,當作家和當村支書是沒有沖突的,二者甚至還會相互促進。因為作家需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而村支書這個位置,是深入實際極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有很多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物和事,為文學創作源源不斷提供新鮮養分。(何昌華 劉俊儀 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