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物
粟俊,黔東南州農委植保植檢站站長,高級農藝師,1994年參加工作至今,足跡遍布黔東南所有鄉鎮——在麻江推廣500畝新品種辣椒,總產值1700多萬元;引進高產優質蔬菜600多個新品種,選出了50個適合黔東南的品種……
對自己的工作,黔東南州農委植保植檢站站長,高級農藝師粟俊這樣告訴記者;“更像是一次關于果蔬的‘長征’。”
1994年7月,剛剛大學畢業的粟俊被分配到了黔東南州農委,隨即被派到從江縣大榕林場碑共坡去改造一片低產果園,這里,便成為他果蔬“長征”的第一站。
到達果園后,粟俊幾乎不曾離開果園。他手把手指導農戶對果園進行修剪、施肥、病蟲防治,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果園。
在他的努力下,離開的時候,原來低產的果園從畝產只有800斤提高到畝產2000斤,粟俊首戰告捷。
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的日子,粟俊形容說是“四海為家”:哪片地低產了,哪兒果蔬“生病”了,他就要去哪兒,一去就是好幾個月。
1995年3月至12月在雷山縣“五·七”干校果園從事梨樹栽培技術工作;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凱里市翁義村進行早熟蔬菜栽培技術推廣工作;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在凱麻產業帶進行農業產業開發工作;2002年2月至12月在凱里市白午村進行無籽西瓜高效栽培技術推廣……
18年里,粟俊的足跡幾乎遍布黔東南所有鄉鎮,18年的“長征”路上,老百姓鼓起來的腰包就是栗俊的工作成果。
2009年3月,粟俊被安排到凱里市萬潮鎮,任務是建一個現代蔬菜示范園。
凱里夏天氣溫高,再加上土壤偏酸,4至5月下種的白菜完全沒有收成,市場里賣的白菜大多來自外地。
要是找到方法,讓黔東南州的“白菜錢”都進入本地農民的腰包那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粟俊看中了其中的商機。
粟俊找到了凱里夏天白菜沒有收成的根源——根腫病對癥下藥,多手齊抓。他大量使用鴿哈肥料增強白菜抗體,同時在翻土的時候加入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
至此,夏天里,黔東南州的白菜開始慢慢占據本地市場,這一筆“白菜錢”也漸漸開始被本地農民收入腰包。
以色列專家來萬潮考察的時候,對粟俊能在高熱酸性土壤里種出白菜也是贊口不絕,粟俊說他最得意的是,直到現在去萬潮仍有不少農戶認識他,走到田埂邊總有人叫他吃午飯……
2002年,粟俊在麻江推廣500畝新品種辣椒,總產值1700多萬;2011年,引進高產優質蔬菜600多個新品種,從中選擇出了適合黔東南州發展的蔬菜品種50個;引進了以色列智能大棚蔬菜高產栽培技術,建成了先進的標準化育苗中心,大力推廣蔬菜漂浮育苗技術和全程覆膜種植技術……
這樣一位“財神”,農民能不歡迎嗎?(周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