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培訓班在黎平開班
本網訊 10月15日,由貴州省文化廳、貴州省民宗委聯合舉辦的“侗族大歌傳承保護發展骨干人才培訓班”在黎平縣開班,來自黎平、榕江、從江三縣的100名侗族大歌歌師及民族文化傳承人參加了培訓。
圖為學員正在培訓的情形
據省文化廳副。巡視員王德文介紹,去年1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侗族大歌誰在聽,誰在唱》的調查報告,反映侗民族地區的青年人,為了生存涌向了打工潮,唱歌和傳承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斷檔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鄧敏文研究員等人經多年實地考察發現,目前侗族大歌流行區主要集中在黎平縣南部地區,總面積不到1000平方公里,流行區總人口不足10萬,而且正逐年減少。許多著名的侗族大歌歌手、歌師均已年過古稀。大多數侗族青年外出打工或在校讀書,參加侗族大歌演唱活動的青年人已越來越少,侗族大歌正面臨著后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境地。
省委、省政府獲知情況后高度重視,撥款1000萬元作為了振興侗族大歌培訓傳承計劃的專項經費。省文化廳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決定加大力度,連續在黎平、榕江、從江等縣開展培訓,培養侗族大歌傳承保護骨干人才,通過培訓侗族大歌骨干人才,爭取到2020年在侗族聚居村寨實現村村有歌隊,85%的侗族村民能夠傳唱10首以上的侗族大歌,使之后繼有人,持續傳承。
此次培訓持續一個月,由著名的本土侗族專家學者授課,學習培訓期間,學員還將用10天的時間深入侗族村寨組織歌隊傳唱。(陸書明 羅吉平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