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個全面小康建設任務最為艱巨的省份,一個工程性缺水最為典型的省份。
“離開了水利,同步小康的現階段貴州中國夢就無法實現。”省委書記趙克志在深入農村調研之后,對貴州水利定位作出全新判斷。
發展民生水利,實現同步小康,一個現階段的貴州中國夢,引領貴州水利跨越發展,為2013年貴州水利事業烙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跡。
“三大會戰”:夯實全面小康的水利基礎
葉六山老漢家住烏蒙山區的六沖河畔,山高水低讓老漢家長年用水困難。2013年10月23日夾巖水利樞紐工程在老漢家門口動工,讓這位72歲的老漢興奮不已:“祖祖輩輩受干旱的歷史就要結束了!”
夾巖水利樞紐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開啟了貴州省水利建設“三大會戰”的序幕。
針對我省水利建設嚴重滯后的現實,省委書記趙克志提出,要把突破水利瓶頸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在全省迅速開展骨干水源工程、引提灌工程和地下水開發利用工程水利建設“三大會戰”。省長陳敏爾向全省發出號召,舉全省之力堅決打贏水利建設“三大會戰”這場攻堅戰。
《貴州省水利建設“三大會戰”實施方案》立足于基本省情、水情,精心描繪貴州水利建設宏偉藍圖。2013年至2020年8年時間里,將投入建設資金1431億元,建設水利工程10699個,其中骨干水源工程539座、引提灌工程160處、地下水利用工程10000眼,工程建成后將新增年供水能力71億立方米。
作為“三大會戰”啟動元年,2013年我省水利建設全面提速,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71.8億元,全年開工建設骨干水源工程25個,創下了我省水利建設史上的速度之最。
“小康水”行動計劃:滋潤貴州美麗鄉村
水利讓鄉村更美好。2013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小康水”行動計劃作為其中的一項,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和水利服務向鄉村延伸,讓老鄉們的全面小康得到水利保障。
“小康水”把飲水安全放在首位。2013年,全省水利系統共投入15億元資金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333萬農村人口及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駐黔部隊積極參與急難險重飲水安全項目的建設,水利部門和婦聯組織共同實施“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地礦部門共同實施打井工程,較好地解決了地表水匱乏地區群眾的生活用水難題。
“小康水”灌溉項目的實施,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小康致富路。荔波縣水利局在實施“小康水”行動計劃中大力發展蔗水配套灌溉工程,項目區群眾人均增收600元。
“小康水”行動計劃總投資266億元,按照時間表,我省將在2016年前全面解決現有的1165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發展耕地灌溉面積662萬畝。
抗旱救災:水利工程發揮顯著效益
2013年夏,全省88個縣(市、區)有86個縣(市、區)發生不同程度旱災,其中24個縣達到特大干旱等級。旱情最為嚴重的時候,全省317.3萬人發生飲水困難,2039.1萬畝農作物受旱。
在旱情最為嚴重的時候,各級黨委、政府,廣大干部、黨員奮戰在抗旱一線,通過科學調度、找水打井、抽水送水等方式解決群眾的用水難題。在重旱區的村頭寨尾、田間地頭,處處活躍著水利抗旱突擊隊隊員的身影。
水利工程在抗旱保民生中發揮顯著效益。近年來除險加固后的1244座水庫恢復蓄水量3.98億立方米,抗旱面積約83萬畝。全省43.4萬余處農村供水工程、31.6萬臺套抗旱設備、1.6萬余輛運水車、5700余處泵站、1200余口機電井,2400余處應急水源工程齊發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大旱之年的貴州,沒有一人因旱喝不上水,有水利工程覆蓋的廣大農村仍然喜獲豐收。一場抗旱保民生的生動實踐,詮釋了貴州水利人樸實的民生情懷。(作者:肖智勇 記者 王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