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3年全省外出務工農民工達630萬人,其中,在省內務工的有131.06萬人。農民工工資性收入日益成為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前,盡管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總體上得到遏制,但高發、多發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建筑業欠薪仍突出,且向制造業蔓延。民營企業欠薪未減,政府項目欠薪也日漸增加。
針對這些情況,省總工會召開專題會議對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并納入“兩節”“送溫暖”活動重要內容,要求各級工會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出現欠薪情況時,工會工作人員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和掌握農民工合理訴求,做好疏導工作。安順市總工會開展“每季清欠”行動,每季度隨機抽查5個以上市、縣(區)重點工程,檢查勞動合同、專項集體合同等簽訂情況,努力促進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化。
在追討欠薪中,省總工會將關口前移,由分管領導牽頭,抽調多名干部,與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等9家部門聯合開展全省督查行動,協助執法監督部門督促企業行政和項目承包方支付農民工工資。目前民盛公司工會建立的“職工欠薪預警巡查制度”已在全省建設領域總結推廣,該制度由工會牽頭組成“欠薪巡查小組”,不定期深入各工地了解工程建設、資金周轉等情況,發現存在欠薪可能的,立即向企業反映,要求預留工人工資,建立起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
在加強與相關部門配合開展工資清欠工作的同時,各級工會還通過制度建設、陣地建設及載體創新等方式,全力為農民工追討欠薪。在銅仁市總工會推行農民工欠薪“限時結案”制度中,對辦案拖沓工作人員出臺懲處措施。不少基層工會還組織工會法律援助志愿者和援助律師為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提供調解、仲裁和訴訟等幫助。
同時,全省各級工會充分發揮陣地優勢,依托12351職工維權熱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站、點)、“維權服務崗”等,通過上下聯動、橫向推進,做好本省及黔籍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異地工資拖欠舉報受理、督辦和落實,嚴格推行工會干部“首問責任”制,做到上門有接待、電話有接聽、處理有結果。遵義市總工會在全市243個鄉鎮(街道)黨政服務大廳建立工會“幫扶維權”和“三關愛”工程服務崗,形成市、縣、鄉維權三級網絡體系。
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興舉告訴記者,在剛剛啟動的全省工會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活動中,各級工會正抽調精干人員積極參加,密切關注欠薪“高發領域”,通過12351全天候免費維權服務熱線等方式,配合相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欠薪逃匿、以暴力手段對付農民工討薪等行為,用合法手段幫助農民工討薪。(本報記者 金艾)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