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為要 民生為本
——我省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增長速度位列全國第一
1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2年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統計監測結果。
監測結果顯示,貴州省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由2000年的28.66%,上升到2012年的54.07%,年均增長5.43%,增長速度位列全國第一。
這一增速,高于西部地區同期的4.54%,中部地區同期的4.20%,東部地區同期的3.68%和東北地區同期的3.66%。
經濟提速與民生改善比翼齊飛,貴州大地春潮涌動。
發展為要,“十二五”以來,貴州經濟增速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多項經濟指標取得重大突破,固定資產投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冊資本、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同時突破萬億元大關。2013年,貴州經濟總量突破8000億元,提前兩年實現了“十二五”規劃預期目標。
民生為本,保障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全力推進扶貧攻堅、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居民收入5年倍增計劃、醫改5項重點改革任務完成......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臺,一件件民生實事的實現,讓貴州人的日子越過越甜,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貴州發展與民生指數年均增長達到6.21%,成為我省發展升位最好的時期。后發趕超沖出經濟洼地
回首2010年,即將邁入“十二五”的貴州,依然處于經濟洼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落后全國7-8年、落后西部地區5年,城鎮化率與全國水平相差16.2個百分點……
加快發展,沖出經濟洼地,是貴州實現后發趕超的必然選擇。
堅持走追趕型、調整型、跨越式、可持續發展路子,貴州,邁開了后發趕超的腳步。
搶抓發展機遇,國發2號文件、批準設立貴安新區、把我省納入長江經濟帶、列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推進試點省等一系列中央支持我省發展的政策和舉措,為我省推動跨越提供了重要支撐。
改革激活發展動力。“引金入黔”成效顯著,中信、浦發、招商、花旗、重慶、南充、興業、光大等銀行紛紛到貴州開疆拓土。“一企一策”推進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引進戰略投資93億元……
開放聚集發展要素。舉辦“貴州·香港投資貿易活動周”,召開全國民營企業助推貴州發展大會……各方人才、資金紛至沓來,共謀發展,共襄盛舉。
基礎設施建設破除發展瓶頸,高速公路次第開通,高速鐵路建設正酣,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成投運,“一干十三支”機場布局雛形初顯,交通建設的快速推進為貴州經濟起飛鋪就跑道。
“五個一百”工程打造發展平臺,成為貴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的重要載體,通過實施產業園區成長工程,僅2013年,新增入園企業3700戶。
十大工業產業、“五張名片”特色產業壯大實體經濟,黔中經濟區、貴安新區、9個市州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體建設書寫城鎮化新篇章……
既要“趕”,又要“轉”。中關村貴陽科技園、中科院貴州現代資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心啟動建設等重大項目的落地,不僅成為加快發展的發動機,更展現出貴州轉變發展方式的不懈探索與追求。
以創新驅動推進轉型。近年來,貴州通過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舉辦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開展院士專家集中援黔行動,組建貴州產業技術發展研究院,開展百千萬科技特派員創業活動等諸多舉措,聚集高端智力,力促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推動新型工業化。數據顯示,2013年,貴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650億元。
以生態文明引領美麗貴州建設。甕福集團在全球建成首套磷礦伴生碘資源工藝回收技術設備成為貴州大力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的縮影。在貴州,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吃干榨盡,變廢為寶,打造綠色經濟步履堅實。著力保護生態環境,2013年,我省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706平方公里。實施十二件環保實事,基本建成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39個園區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設施。
緊緊扭住發展不放松,貴州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2013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8006.79億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以上,經濟總量突破8000億元,躍上新臺階,提前兩年實現了“十二五”規劃預期目標。情系百姓提高民生福祉
要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創造惠及廣大人民的經濟增長。省委書記趙克志的話充滿民生情懷。
專家指出,國家研究和編制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主要目的是樹立以科學發展與民生改善為導向的發展觀,將發展導向引導到質量效益改進和民生福祉提高上來。
近年來,我省直面民生關切,踐行民生承諾,重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覆蓋……近年來,一件件民生實事,一項項民生工程在我省強力推進,凸顯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
扶貧,是貴州“第一民生”。受益于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月亮山腹地的擺王村和擺拉村村民2013年整村搬遷到榕江縣城,大人在城里打工,孩子在城里上學。2013年,貴州扶貧生態移民累計搬遷15萬人,減少貧困人口166萬人,改造農村危房40.1萬戶,竣工城鎮保障房10.1萬套、扶貧生態移民房3.6萬套。
教育,是貴州最長遠的民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實施教育“四項突破工程”和“9+3”計劃,讓更多孩子享有公平的成長機會。2013年,受益于“9+3”計劃的實施,當年新入學的中職學生,全面免除學費,貧困學生還能享受助學補貼。
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住房……2013年貴州“十件民生實事”成績單亮點頻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34元,分別增長10.5%和14.3%。
建成農村中小學學生宿舍120萬平方米,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實現全覆蓋。
城鎮新增就業55.49萬人。產業園區新增就業22萬人。
城鄉低保、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失業保險等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解決370萬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
2014年1月,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省長陳敏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工作促發展,以“孺子牛”的態度幫基層惠人民。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000億元,增長12.5%。
——2014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和15%;減少貧困人口150萬人;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
——2014年,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發展惠民,成果共享,貴州,奮進與幸福的樂章,正在奏響。(作者: 肖慧 張元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