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出加速度 “轉”出新天地
——貴州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兩周年綜述
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加快建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數據中心和富士康一批知名企業入駐貴州并陸續開工建設;
貴安新區,晉升為全國第八個國家級新區,僅僅用了一年零八個月,一個最年輕國家級新區崛起黔中;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貴陽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家批復;
貴州正式進入“長江經濟帶”規劃;
……
這一切,都發生在國發2號文件頒布實施之后兩年不到的時間里,這些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的重大的舉措,無疑為正在加快發展的貴州帶來了無限的“發力空間”。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動力活力全面增強
大政策促進大發展,好政策帶動好項目。一直懷揣著加快發展的強烈愿望和艱苦奮斗的決心,在實現后發趕超的艱難路途中得到了國家差異化政策的大力支撐,貴州,是幸運的。
“過程很艱辛,結果很喜人。國務院出臺政策支持的5個民族自治區和3個多民族省份中,貴州是最后一個。盡管如此,貴州沒有白等,‘最后’來的這個政策含金量非同一般,對貴州發展的意義也不同凡響。”省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高鴻的辦公室,還完整地保留著他親自記錄地關于國發2號文件誕生始末的原始筆記和收集的大量資料。
國發2號文件成為貴州快速邁向全面小康目標的巨大支撐。實施國發2號文件兩年間,把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特別支持轉化為工作的強大動力,用足用好用活國家助推貴州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全力突破瓶頸、補齊短板,貴州的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國發2號文件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大政策效應因此充分顯現。
僅僅兩年間,貴州經濟總量從2011年的5701.84億元突破到8000億元,提前兩年實現“十二五”預期目標。經濟增速從2011年的第3位躍居到全國第1位,而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年度經濟增速首次位居全國“榜首”。
正值國發2號文件出臺兩周年之際,貴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注冊資本、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三項指標破“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城鄉居民收入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國前列。
一系列的指標系統地描繪了貴州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動力活力全面增強的客觀實際,標志著貴州經濟進入了科學、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期。
“去年,貴州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73.2%,比2012年提高4.2個百分點,為歷年來提高幅度最大的一年。”據省發改委西部開發研究室主任劉京偉介紹,2010年,貴州全面小康實現程度是還只是62.4%,從2000年至2010年,年均1.7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而國發2號文件出臺后的兩年間,貴州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就以年均3.6個百分點的速度在變化。
中央支持力度加大
政策紅利不斷疊加
不斷弘揚“貴州精神”,努力克服劣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貴州各族人民群眾用實踐證明著要發展的愿望和能力,而貴州加快發展的每一次進步,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
“貴州盡快實現富裕,是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與全國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象征,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
正如國發2號文件中的表述,為了讓貴州在支撐西部地區崛起和服務全國大局中擔負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中央傾力支持貴州持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貴州后發趕超已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財稅、投資、金融、產業、土地、人才、對口支援等七大措施100余項支持政策,特別是差別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為貴州加快發展開了“綠燈”:批準一系列試點、示范、規劃編制,直接點名的重點工程項目多達176項。
批準試點、示范,就是給了貴州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的“優先權”;
要求圍繞重點領域規劃先行,給了貴州爭取相關項目納入國家專項規劃的“門票”;
細化到具體的工程項目,就是給了貴州項目納入國家建設計劃的“通行證”;
……
國家對貴州的支持從一開始就接著“地氣”。
兩年來,隨著中央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紅利不斷疊加。國家有關部委和單位支持貴州發展,與我省簽訂了50多個專項協議、備忘錄和意見。兩年獲得中央各項補助約3669億元,國發2號文件確定的一系列重點項目、專項規劃和試點示范全面實施并取得突破性進展。2013年,中央同意安排我省 2013-2015年扶貧生態移民補助資金40億元。新增4個發達城市和9個中央單位幫扶我省,實現了對口幫扶和定點扶貧全覆蓋,我省納入長江經濟帶,列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推進試點省。
兩年來,借助國發2號文件這股強勁東風,全省上下干事創業、增比進位的精氣神前所未有。而貴州對國發2號文件的貫徹實施,看得見,更摸得著。
重大項目全面實施
試點示范取得突破
劉京偉說,“量化”,成為兩年來貴州貫徹實施國發2號文件最大的亮點。
圍繞176個重點項目、13方面專項規劃、13個試點、17項示范,兩年來的苦干實干,貴州在爭取項目、資金、政策和對口幫扶、改革開放的項目化、實物化落實上不斷突破。
截至2013年11月底數據顯示,根據國發2號文件梳理并組織實施的176個重大項目,20個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已開工建設的118個項目中 39個部分完工,23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10個專項規劃編制完成,正深入推進實施;10個試點得到國家有關部委批復和支持;17個示范項目全面實施,取得較好成效。
立足國發2號文件,兩年間,抓項目、平臺、產業、城鎮化、改革開放、科技人才、環保、民生,我省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優化經濟布局、壯大實體經濟、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改善基礎設施、增強動力活力、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了社會和諧。
產業園區成長工程,提高工業經濟比重和城鎮人口比重五年行動計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高速公路、水運建設三年會戰和鐵路建設大會戰和水利建設三大會戰,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十二件環保實事等等一大批實施國發2號文件的重大“落點”加快推動實施中。
數字背后,事實勝于雄辯。兩年間,貴州經濟社會全面提速:
全省高速公路建設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年均建成高速公路里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
產業園區快速成長,成為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平臺和同步小康建設的重要支撐。
年產120萬噸新華煤礦、遵義市務正道煤電鋁一體化、織金電廠、安順電廠三期等重大產業項目獲國家批準。貴廣等快速鐵路建設加快推進。遵義機場、黃平機場建成通航;烏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的7座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運營,貴州銀行組建開業并實現成立一年資產規模超千億的目標。
僅僅2012年,就有24家金融機構累計向貴州省270個重大項目授信或預授信2751.9億元。
2013年,全省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8萬人,“3個15萬元”政策帶動新增就業10.6萬人。
截至2013年底,8個幫扶城市與我省8個市(州)簽訂了雙邊合作協議,落實對口幫扶資金2.9億元。
試點示范、政策爭取成效顯著。國土資源部已批復貴州省開展開發未利用低丘緩坡實施工業和城鎮建設試點,5萬畝用地計劃已經下達;其亞鋁業、黔貴發電廠、貴州電網公司等5家企業簽署電力直接交易協議,貴州省大用戶直供電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在我省東南部開展生態補償示范區建設, 支持貴州開展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貴陽市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等獲國家批準實施,《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規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具體實施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