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因為心里有群眾,真正把群眾當作家里人。習近平當支部書記時,為改變村里連年拉煤當燃料的日子,他不顧路途艱辛,自費到四川學建沼氣池,讓社員們第一次用沼氣來煮飯照明,讓該村成了陜西第一個沼氣村,鄉親們不得不佩服這個年青的習支書“有知識、點子多”。后來離開村里時,他也仍不忘幫助與他一同干活、一同生活過的呂侯生,資助已經殘疾的勞動模范武林娃。有天然的情感,是因為把群眾當家人,始終把百姓的疾苦和需要放在心間,有如感同身受。老百姓最務實,他不看你畫了多少“藍圖”,也不聽你喊了多少口號,他要的是你拿出行動來、做出成果來,多為老百姓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他要的是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實惠。你只有具備了這十分的“實”,才會換來十分的“天然”。
天然,因為除去雕飾,群眾才會把你當作貼心人。習近平出身高干家庭,卻能和鄉親們一起睡土炕,一起挑糞拉煤,一起攔河打壩,一起啃著窩窩頭……,村民回憶他在基建隊干活的情景時說到,“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藍色的舊棉襖,腰里系一根點炮時用過的導火索,沒有一點書生的架子”,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被群眾評為“吃苦耐勞”的好后生。然而,反觀我們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官派十足,來到基層盡是放空腔、說大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你聲勢浩大的來,群眾沒辦法,就配合配合做做樣子。有的地方甚至將干部和群眾的魚水關系變成了“油水關系”、“水火關系”,脫離了群眾,站到了群眾的對立面。對待群眾沒有“真”是不行的,要不玩花架子、不耍嘴皮子,要有感情、真心實意,真正的融入到他們中間,這樣才能走進群眾中,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說話做事具備群眾的視角、帶有群眾的味道。
從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年,歷練成一位業績突出的村支書,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的“真”和“實”換來了梁家河村群眾的一片純天然的感情。他去北京上學時,家家戶戶請吃飯,十幾個人步行60華里送他到縣城。這種天然的感情聯系不管他到了哪里,都一直沒有改變過。
我們的領導干部要始終不忘“植根群眾、服務群眾”這個根本,多幾分“真”、多幾分“實”,多去了解他們的溫飽冷暖和喜怒哀樂,永遠把心放在群眾中間,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困難當成家人的困難,這樣才會自動生成對群眾的天然感情。(彭圖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