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毛入園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我省學前教育實現跨越發展——
讓孩子們的人生快樂起跑
“幼兒園,真正好,唱歌跳舞老師教。學文化,講禮貌,要把身體鍛煉好……”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揚武鎮朱砂村5歲的潘宇欣,唱著稚嫩甜美的歌,拉著爺爺的手一起前往幼兒園。她告訴記者,今天輪到她值日。
和往常一樣,揚武鎮中心幼兒園園長楊雪梅站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回憶起3年前的幼兒園,她說:“以前的幼兒園,是低矮、破落的木屋,屋里是腿腳不全的桌凳,殘缺不齊的黑板”。
而現在,這所幼兒園已舊貌換新顏,造型別致的教學樓里有溫馨的睡房、整潔的衛生間、充滿童趣的活動室、琳瑯滿目的小人書,室外還有各種組合滑梯、蹦蹦床、小火車山洞……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幼兒園成為了他們的樂園。
“沒想到孩子能進這樣好的幼兒園,村里的幼兒園現在比縣城里面的還漂亮。”潘大爺激動地說。
自2011年開始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我省學前教育實現跨越發展,揚武鎮中心幼兒園正是一個縮影。
有人說,學前教育是教育的起點,3年來,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將將學前教育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各級政府多渠道籌集資金共投入57億實施學前教育突破工程,新建了1044所鄉鎮和城市社區幼兒園,新增村級幼兒園654所、民辦幼兒園854所、巡回支教點31個,全省初步形成了以縣級示范幼兒園為龍頭、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骨干、村級幼兒園為基本、巡回支教點為補充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網絡。在園幼兒達107.7萬,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0%,較2010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提前兩年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學前教育發展目標。
“貴州的學前教育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是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幅很美很新的圖畫,不僅基本解決了‘有園上’的問題,有些縣級幼兒園甚至達到了某些西部省份省級幼兒園的水平。”省教育廳廳長霍健康回憶起前一段調研的情景,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全國率先制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
幼兒園硬件條件得到迅速改善的同時,我省也迎來了幼兒教師嚴重短缺的挑戰。
2010年,我省共有幼兒園教職工24780人,與在園幼兒比為1∶31,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迎難而上,全力攻堅,2011年,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和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編制管理的意見》,明確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不低于1∶8,在全國率先制定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
與此同時,省教育廳采取“培、轉、招、訓”多種手段,加強幼師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在相關職業院校開辦學前教育和初中畢業起點五年制學前教育專科學歷教師培養模式,增加人才輸出量,目前已扶持和指導41所中職學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1所高職(專科學校)舉辦學前教育大專教育,13所師范院校開辦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幫助和指導貴陽幼兒師范學校和思南師范學校升格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據了解,全國同期升格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共9所,貴州省占其中兩所。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思南師范學校,2014年,升格后的學校聯合全市30余所公辦、民辦幼兒園成立了“銅仁幼教發展共同體”,目標是通過共同體這一平臺,建設一批優質的教育教研培訓基地,培養一批學前教育界的優秀師資。
省教育廳還對中小學富余教師進行轉崗培訓,訓練合格后轉為學前教育教師。2014年采取集中和網絡研修結合的方式,對未持幼兒教師資格證的4000名轉崗教師進行培訓,為他們申報幼兒教師資格搭建平臺,提供幫助。此外,加大招聘力度,制定了“十二五”期間每年新增5000名公辦幼兒教師的目標計劃,3年來全省新增公辦幼兒專任教師16400人。
集團辦園開啟幼教新時代
為促進縣域內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貴州啟動實施了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園試點工作。盤縣于2012年制定了集團化辦園管理方案,將全縣幼兒園分成3個幼教集團。
淤泥彝族鄉中心幼兒園是第三幼教集團的其中一個分園,實施集團化辦園讓他們受益匪淺,園長張盤英告訴記者:“縣里的老師會來我們這里指導工作,我們的老師也會到縣里的名園進行學習。這樣一來,我們不管是教學水平、管理經驗還是自信心,都有了相當大的進步。集團化辦園實現了1+1>2的效果。”
通過集團化辦學,貴州的學前教育基本形成縣域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通過共同開展教科研活動、教師流動互派、優質幼兒園引領、現場觀摩等方式,實現了教學上交流,培訓上同步,整體提升了教師的保教能力和水平。
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力度,提倡公辦園和民辦園共同發展,是貴州學前教育的一大特色。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奇勇認為,民辦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標志:“現代化的教育要包容性發展,尊重差異,多元發展。”
經過多年公辦民辦幼兒園融合的探索,我省辦園質量和辦園水平不斷攀升,開啟了現代學前教育的新時代。
“六個學會”呵護童心
學前教育要“去小學化”,幼兒園該如何辦?
重塑學前教育, 2012年初,李奇勇開始在全省倡導“六個學會”理念。
學會微笑。省教育廳要求幼兒園教師把微笑作為幼兒行為習慣來養成,在不同的年齡,推行“微笑操”,在幼兒園學,離園后練。
學會觀察。好奇心是人類進步和創新的動力,觀察訓練是幼兒園啟蒙的基礎。早晨起床時自己第一眼看見的是什么,周圍人穿的什么衣服,幼兒園的哪個同學最精神,老師開心嗎……從細微處培養和鞏固孩子的好奇心和觀察力。
學會說話。組織孩子逐步學習和體驗說話的技巧,有體驗才會有真情實感。
學會交友。讓孩子先學會與小朋友相處,懂得關愛和妥協,懂得感恩和付出;引導孩子合理表達自己與他人相處時的內心感受,養成陽光的性格;鼓勵孩子主動幫助他人,善于發現他人的閃光點。
學會家務。在家務勞動中,孩子們不僅收獲了技能和習慣,還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學會感恩。感恩之心將決定孩子回饋給自然和他人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從小傳播正能量,就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讓孩子們明白自己與自然、與家人、與他人的關系,與周遭的人和物和睦相處,互相感恩,如此,孩子才會有更圓滿的人生。
“六個學會”,蘊含著認識兒童、呵護童心,讓兒童從生活與體驗中成長,實施尊重兒童成長規律教育的內涵。
從教育理念上以人為本,從行政推動上統一思想,從辦園形式上公民辦混合,從業務指導上多園捆綁,貴州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打出了漂亮的組合拳。(郭瑞 朱夢聰 肖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