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貴州大學獲悉,貴州大學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計劃為8050人,其中本科7800人,少數民族本科預科250人。根據我省的相關規定,貴州大學今年首次取消了專科招生計劃,去年該校的專科招生計劃為300人。
貴大投放在省內的招生計劃為6595人,省外計劃1205人,面向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該校在省外主要在本科一批次(重點批次)招生,部分省區適當投放了藝術、體育計劃。
具體招生方式和計劃:
1、本科提前批次計劃510人:招生專業有藝術類12個專業,計劃410人;體育類專業2個,計劃100人。
2、提前批次之后一本批次之前的專項定向招生計劃700人:在貴州省內面向貧困地區招生,專業有33個,計劃共700人。
3、本科一批次計劃5640人:包含有理、工、農、文、史、哲、法、經、外、管等100余個專業。另有少數民族一本預科計劃200人。
4、本科二批次計劃950人(含專科升本科計劃500人)。另有少數民族二本預科計劃50人。
“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單獨劃線
貴州大學面向貴州省貧困地區定向招收700名專項計劃生。該項計劃實行單獨劃線,單獨錄取(在提前本科批次之后一本批次之前投檔錄取)。專項生回貧困地區就業,可按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優惠政策。
該校今年國家政策定向招生專業有33個,除農學、林學、動物科學等農林類專業外,還有部分理工類如土木工程、建筑學、城鄉規劃、勘查技術與工程、測繪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等專業。
此外,今年還新增面向貞豐、望謨縣定向就業的定向計劃,學生錄取后一周內須與貞豐、望謨縣簽訂定向就業協議,畢業后到貞豐、望謨縣政府相關部門就業。簽訂協議的學生可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
今年貴州大學還在自主招生中新增招收農村戶籍學生計劃150人。該項計劃仍采取自主招生形式,獲得該項資格的考生,若考分在一本線上可專業任選,若生源不足,學校部分專業可適當降分錄取。
新增大數據相關專業方向和軟件工程
據貴州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的招生中,貴大一本批次新增大數據學院相關專業方向,二本批次新增軟件工程專業。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包含專業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商大數據技術方向)、物聯網工程(物聯網大數據采集與分析方向),這兩個專業在一本批次招生;示范性軟件工程學院包含軟件工程專業,今年首次嘗試放入二本批次招生,招生計劃擴至150人。
該校還新增了休閑體育一個本科專業招生。為培養各類型社會適用人才,我校今年新增休閑體育專業招生,招生計劃為30名。該校今年繼續招收民族實驗班學生,并新增經濟管理類四個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計劃和聯合培養
貴大今年將繼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此外,按照浙江大學與貴州大學對口支援計劃,貴州大學將根據浙江大學的優勢和特色,結合人才需求情況,從相應專業錄取的新生中擇優選派優秀學生到浙江大學聯合培養一年。聯合培養的學生畢業證和學位證書由貴州大學頒發,達到浙江大學的培養要求的,浙江大學加蓋印章,并注明與浙江大學聯合培養。
貴州大學還與十四所高校建立了“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聯盟”,在二年級學生中選拔優秀學生交流到對方高校進行三年級課程的學習,目前開展了互派交流的學校有中南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等。
錄取原則:平行志愿提檔不超過110%,認可各地加分政策
貴州大學的提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20%以內。在生源充足的情況下,平行志愿提檔比例一般不超過110%,進檔考生若服從專業調劑,學校一律不予退檔。該校原則上同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考試委員會有關加分投檔的政策。
該校在錄取時實行按照志愿優先的原則,即優先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考生人數不足時,接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投檔比例范圍內,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即按照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實行“專業清”原則,即優先滿足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若第一專業志愿不能錄滿,按其第二、第三……及服從調劑等專業志愿順序擇優錄取。當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均未被錄取時,對服從專業調劑者,從高分到低分,調劑到未錄取滿額的專業;對不服從專業調劑者,學校將予以退檔。
該校在省內一本、二本均實行平行志愿投檔。
特別需要提醒考生,貴大對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填報貴州大學農、林、牧專業的考生,并圓滿完成四年規定學分,如果有意繼續深造,將獲優先推免保送相關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鄭佳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