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機器人敲鑼打鼓拋繡球
昨日,剛回到貴陽的貴陽學院代表隊接受了記者采訪。當記者第一眼看見冠軍阿朵時,還真沒認出“她”是機器人。
機器人創新小組成員潘齊明告訴記者,阿朵有一張娃娃臉,扎著兩個小辮子,藍色刺繡少數民族服飾襯著她大大的眼睛,如果不是裙子外面安裝著紅外傳感器和8個輪子的底盤,確實很難將阿朵和機器人聯系在一起。
“我們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機器人比賽,小組成員自行摸索,因為沒有經驗,7月份進入夜以繼日的備賽狀態,成員們反復調整機器人的結構和程序。”潘齊明說,“小組為阿朵設置了靈活的斷開式雙腿,這和多數參賽的機器人不同,增加了轉彎的難度和不穩定性。因為戴少數民族帽子,身高近80厘米,是擂臺賽中的高個子。但這也讓阿朵高重心比較難控制,在下臺時還專門設計了彎腰的程序。”
也正是大伙的精心設計,阿朵不僅外表迷人,而且在比賽中還能敏捷地拋繡球、敲鑼鼓。
據介紹,阿朵身上有8個傳感器和一個攝像頭,攝像頭用于識別圓柱的顏色,確定大致的方向,紅外接近傳感器和測距傳感器來判斷精確的距離和定位,相當于阿朵的眼睛,而事先編好的程序設定了轉彎和直行的路線,相當于阿朵的大腦。
投影機器人跟著人做動作。
投影機器人你做什么它做什么
在武術擂臺賽動作投影項目獲一等獎的機器人比較淘氣,它看起來像站在滑板上的小人,底盤的四個輪子負責行動。
投影項目的楊政濤告訴記者,所謂投影項目,即機器人通過投影設備感應人體的肢體運動,做出同樣的動作,操作者由此控制機器人進行擂臺對決。
“抱手是停止,立正代表前進,左手抬于肩平行再上揚手臂前側是右轉……”楊贊琨一邊做示范一邊給記者講解,機器人也靈活地與楊贊琨動作同步。
“左手控制方向,右手指揮攻擊,程序都編好了,任何人通過投影都能操作。”楊政濤說,比賽中機器人用右手勾住對方手臂將其推到獲勝。而他們設計的這款機器人,難度在于結構設計和角度調整。因為機器人對抗靠手臂攻擊,手臂越靈活勝算越高。
創新小組正研發安保機器人
據悉,參加本次比賽的有全國185所院校、2000多名愛好者,項目包括RoboCup足球機器人比賽、RoboCup救援組比賽、RoboCup家庭組比賽、水中機器人比賽、舞蹈機器人比賽、雙足競步機器人比賽、機器人武術擂臺賽、機器人游比賽等。貴州代表隊勇奪兩項第一,來之不易。
同學們告訴記者,貴陽學院機器人創新小組成立于2009年,是該校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業余組成的機器人小組,目前已有幾十名學生成員,大家來自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通信工程等不同專業,制作機器人是他們自發的愛好。除了參賽的三款機器人,小組還制作了會寫毛筆字、走迷宮等機器人。
機器人創新小組金開軍老師告訴記者,貴陽學院作為貴州省唯一參賽高校,目前只參加武術擂臺機器人比賽,無法涉及更為高端的服務、醫療、救援類機器人比賽。
“這次參賽,我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看到其他外省高校的機器人已經能夠為人們日常生活服務,具有商業價值,我們也在向這一方面努力。”金老師說,“我們正在研發安保機器人,用于學校的實驗室。”
談到就業,機器人的“爸爸媽媽”們表示沒有想過從事和機器人相關的行業,但制作機器人無疑給大學生活增添了色彩。“設置好語音識別功能,也許它能成為傭人,在指令下做家務。”投影小組劉永洪期望希望他們設計的機器人能走出校園。(沈詩潔 邱凌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